市场需求激增,中成药与西药各具优势
贝哲斯咨询研报数据显示,感冒药赛道规模可观且需求稳定,2025年全球感冒药市场规模将达798.29 亿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占比显著,达到207亿元。
药道天地监测的信息显示,近期包括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对乙酰氨基酚片等在内的30款常见感冒药需求量大涨,部分热门品种在个别区域供应紧张。京东“双十一”交易数据显示,感冒用药成交额同比增幅超220%,其中流感用药同比增长超13倍。
在此轮购药潮中,中成药因其副作用较小、注重对症调理的特点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以经典古方为基础的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凭借现代工艺去除酒精并保留有效成分,适用人群广泛,在感冒暑湿类用药中占据领先地位。国家药监局药品数据库显示,截至目前拿到藿香正气口服液批文的企业仅有两家。其中,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在藿香品类中的市场规模占比达50%以上,在市场中占绝对主导地位。2025年一季度,太极集团的祛暑剂中成药品类销售额达4.3亿元,同比增长16.05%。同时,该产品蝉联了2024年中国非处方药感冒暑湿类榜首。
与此同时,急支糖浆则在止咳化痰领域表现亮眼。因其适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及相关支气管炎症,主治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等,成功入选《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成为许多家庭的放心之选。据太极集团2024年年报数据,该产品100ml及200ml品规销量分别为1229.26万瓶、1158.01万瓶,同比增幅分别为35.91%、52.37%,全年销售额超10亿元,蝉联中成药·止咳化痰平喘类第1名。同时,入选“2024年度中国非处方药黄金大单品名单”。今年上半年,更以超4亿元的销售额跻身米内网中国零售药店终端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药品牌TOP3,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除中成药外,解热镇痛类西药作为家庭常备药,需求同样稳固。对乙酰氨基酚及复方制剂因起效快、安全性高,是应对感冒发热、头痛关节痛的首选。但该品类批文多达919个,是我国神经系统药物中批文最多的品种之一,其中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Ⅱ)的批文分别为144个、5个。因此,成分搭配对症用药成为重点,据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综合医疗科主任医师叶旭军在未来医生中发文介绍,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中除了复方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外,还含有阿司匹林、咖啡因等成分,能更有效地增强解热镇痛的效果。
数据方面博研咨询研报指出,中国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市场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2024年中国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市场规模达到42.3亿元,同比增长5.8%,预计2025年将攀升至44.7亿元。(数据来源: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及米内网发布的公开数据)其中,太极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Ⅱ)表现抢眼,据其年报显示,仅2023年该产品的销售额已达1.63亿元,同比增长55%。2024年虽未披露具体销售额,其销量仍高达1410.18万盒,显示出该品类的强劲需求。
市场繁荣下的冷静思考:对症用药是根本
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业内专家强调,科学、安全用药是健康防护的基石。
“当前药品供应充足,公众无需盲目囤药。”一位三甲医院药剂科主任指出,“不同感冒药成分可能重叠,随意混用存在肝损伤等过量服药风险。特别是西药解热镇痛药,务必遵守说明书上的剂量和时间间隔。”
对于中成药的热销,另一位中医专家特别提醒:“中成药讲究辨证论治,以咳嗽为例,目前多发以痰黄、咽痛为主的风热咳嗽,急支糖浆则是对症药品;若是痰白清稀,则要选择风寒止咳药。服用前辨清寒热虚实,才能确保疗效和安全。”
当前,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仍在持续。面对市场的旺盛需求,民众的健康防护不仅依赖于功效多样的药品,更需要一份清醒的科学认知与理性的健康观念。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