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晓晨)开封,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城,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演变,一直吸引着历史爱好者和艺术家的目光。在这座城市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艺术家,他用自己的画笔,将开封的记忆与情感一一呈现,他就是开封土著画家付保军。
开封历经无数次黄河水淹,每次都在废墟上再建,这座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的古城,自古以来多次承载着中国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穿越千年历史的黄河水,半部开封史,半部河南史,半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这里有无数动人的故事需要挖掘。每一个蜿蜒的街巷、古老的建筑、历经沧桑的城墙,都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记录着人们的欢笑、泪水和奋斗。而如今,记者看到土生土长的付保军先生,正以他的绘画才华与执着精神,将这些历史的碎片一一拾起,再现在观众面前。
【付保军作品《开封旧貌图》】
他的《开封旧貌图》如同一扇神奇的时空门,将观众带回到近代开封省会时期繁华的街市。这幅作品有八米之长,宽三十厘米,是在画家在十年前创作的开封晚清图基础上,搜集老照片查阅历史资料,疫情时间创作的又一力作。长卷中的古老建筑屹立不倒,仿佛时间凝固在这片历史的土地上。画面中,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其中,仿佛重回当年的热闹场景。每一个细致的细节,都勾勒出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使观众不仅仅是看到了历史,更是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历史的脉络和情感。
付保军用他的画笔,诉说着开封的千年记忆的传承。他的绘画作品不仅仅是一幅长卷,更是将历史的情感和记忆融入其中。在他的作品中,不仅有着历史事件的再现,更有着人们的情感、生活和希望。他的《画说客家迁徙史》,《画说开封双龙巷》等,这些画面不仅让历史变得具体而真实,更让人们感受到了历史背后的韵味和力量。正如付保军所言:“我希望我的画作能够唤起人们对历史的思考,让他们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开封这座城市的曾经的旧貌。”他的绘画作品无疑在唤起人们对历史的思考,让观众能够在画面中穿越时光,感知中国历史的厚重和变迁的一点。通过付保军的绘画,开封的近代历史与记忆得以直观的传承,让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在艺术的映衬下愈加绚丽多彩。他用画笔将历史凝固,用情感唤醒过去,让我们在感受历史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深沉的情感与韵味。
【付保军作品《老家开封》】
对于付先生而言,绘画是一种承载文化传承使命的方式,他深刻认识到绘画的力量,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将开封这座城市的历史推向更广阔的舞台,引发更多人的关注和理解。他深信,历史是城市的灵魂,是人们情感的归宿,而他的绘画正是将这份情感传递给观众的桥梁。在他的作品中,历史不再是枯燥的过去,而是通过他的笔触和创意,焕发出生动的光芒。他的《画说开封》公众号中,十年来的绘画插图,持续展现给读者,开封旧日古城的街巷繁华,百姓的市井风情,仿佛将观众带到了一个没有断的开封历史画面之中,目前开封国宝单位,刘青霞故居为其设了画说开封创作地点,足见当地政府的支持。而他的《画说鼓楼》与《画说开封珠玑巷》中,则似乎有着时间的穿越感,画面中近到开封百年老店的传承,远到客家人的坚韧和坚持,仿佛在倾诉着中国历史的苦难和荣耀。
正如付保军所言:“我希望通过我的画笔,让这些历史得以传承,让更多人了解开封的魅力。”他的创作是一次次对历史的深入探索,是一次次将文化传承做为使命。开封晚清长卷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长期展出后,付先生关于民国开封长卷得创作,在将二次创作开封旧貌草图,作者有幸先睹为快。让我们期待开封画家通过他的画笔,再现近代开封历史建筑的真实,感受那些曾经的人们、事情和情感,体会开封这座城市的灿烂过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付保军的作品不仅仅是平面的画面,更通过紫砂与青花瓷来表现,一个个关于开封的故事。他的绘画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历史深度交融,与文化紧密相连。他说:“开封作为我生活了许多年的地方,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我希望通过我的画笔,让这些历史得以传承,让更多人了解开封的魅力。”愿付保军先生的画笔不断为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让开封的记忆在艺术的映衬下焕发出新的光彩,也愿我们能够以更加敏感的心灵,去领悟这些传承下来的历史和文化,让这座城市的魅力永远熠熠生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