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热度不减,在传媒领域,其迅猛发展也引发了新一轮的人才培养话题辩论。在此背景下,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媒体研究院、新浪AI媒体研究院、微博校园联合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与新闻传播人才的未来》研究课题,并对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技术事业群总经理,智慧媒体学院院长赵磊进行采访,从多个方面研讨AIGC时代的学科教育与人才培养等相关问题。
以下为采访实录。
Q1: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传媒行业带来了哪些重要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赵磊:当前国家高度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传媒业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可大幅提升内容生产的效率与产能,助推内容供给侧改革,同时也将对传媒业部分基层岗位形成冲击,对内容安全造成重大挑战,亟需我们去有效应对深度伪造带来的新风险。
Q2:如何看待新技术条件下传媒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以及传媒人才的前景?
赵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提速,传媒人才需求由单一工种协同模式朝复合型人才转变是大势所趋。传媒人才必须顺应大势,做到既懂内容又懂技术,适应产品研发、技术迭代,以及技术驱动业务的需求变化。当前传统报纸、广电行业的确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很大,人才需求相对萎缩。但与此同时,众多企业借助新媒体开展形象传播、产品宣传等传媒类业务的需求正在高速增长,传媒人才也正在快速流向企业传媒领域。整体上看,传媒人才市场需求依然旺盛,只是其中的就业方向正在发生转变,传媒人才就业前景并不悲观。
Q3:在央视网人才体系中,新传专业学生占比如何,主要分布在哪些岗位?他们和其它专业学生相比有哪些特点?其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赵磊:在央视网目前人才结构当中,中国传媒大学的毕业生的占比约为10%,主要集中在采编、策划、主持等岗位。他们基本都接受过充分的传媒业务专业化训练,内容传播领域的专业性是其核心竞争力。此外,目前央视网人才来源也比较广泛,海外留学生也很多。如果从行业整体来看,传统媒体普遍缺少营销、产品、管理等市场化人才。
Q4:针对新传专业学生如何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有哪些建议与鼓励?
赵磊:在媒体融合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传媒业新媒体化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其中,互联网技术是核心驱动力。因此,大家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也需要围绕这个核心来应对。未来传媒业亟需三类人才:一是复合型人才,人人都要关注技术,文科生也要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度,能懂会用;二是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人才,不能循规蹈矩,只有具备创造性思维的人才不会被机器所取代;三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高水平人才,能用好最新人工智能成果驱动传媒业高质量增长。新传学子必须把握好技术驱动这个关键驱动来提升自我,同时也希望高校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