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CAR-T细胞疗法的神奇疗效多次出圈。作为当下最热门的免疫治疗手段之一,CAR-T能直接命中癌细胞而不伤及无辜,对本已体质虚弱的病患来说可谓雪中送炭。
CAR-T疗法全称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从其名称上即可发现它与T淋巴细胞的渊源颇深。T细胞是人体白细胞的一种,主要来自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胸腺成熟之后即迁移到人体的血液、淋巴及附近组织器官,是守卫人体健康防线不可或缺的猛将。
与正常T细胞在发挥杀伤作用前需要与靶细胞结合的机制类似,CAR-T细胞也需要与肿瘤细胞形成免疫突触,它分泌的穿孔素和颗粒酶能洞穿肿瘤细胞,诱导后者发生凋亡,并且CAR-T细胞表面高表达TNF配体,也能促成肿瘤细胞凋亡。
基于以上原理,医学研究者借助基因改造将病患的T细胞分离并体外扩增,特殊加工后即携带特定抗原,再回输至患者体内发挥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从1989年T细胞嵌合受体技术首次发现以来,CAR-T整套疗法历经数次变革,在干细胞技术蓬勃兴盛的推波助澜下,其临床价值日益显现。
不过,这套疗法的缺陷也不容忽视,除了过于高昂的治疗费用之外,最难应付的莫过于从病患自身血液抽取T细胞——现用现配是CAR-T治疗难以迈过的门槛。然而,对大多数病患而言,CAR-T疗法本就是多种治疗手段用尽之后才会选择的退路,此时患者已经接受过多次放疗/化疗,自体T细胞的数量和质量都不理想。
CAR-T细胞的制作因人而异,等待周期较长,一旦在制备途中有了新的病情进展或并发症,将错失输注CAR-T的机会。而且,如何从中重度病患体内提取足够的T细胞,也是令医者束手的问题焦点。
研究人员想到,相比于已被肿瘤细胞深入侵染的外周血,脐带血(Cord Blood,CB)中提取的T细胞会表现出更为“幼稚”而“原始”的特性,它来源稳定,有成为提取T细胞源头的潜力。
法国科学家在Cancers杂志发表一篇题为Umbilical Cord Blood as a Source of Less Differentiated T Cells to Produce CD123 CAR-T Cells(利用脐带血作为低分化T细胞来源制备CD123靶向CAR-T细胞),是基于CB提取T细胞的又一有力佐证。并且,脐带血本身具备较低的免疫原性和较高的增殖率,其含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占比高于外周血,这或许能显著缩短从采集到制备扩增所需要的处理时间,为病情进展迅猛的患者及时送上“定海神针”。
脐带血是婴儿断脐娩出后采集得到的,其采集过程简便安全。脐带血中尚处于原始幼稚状态的CB T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能分化为效应状态并发挥细胞毒性作用,展现更加强劲的抗肿瘤反应。更为重要的是,病患自身预先存储的脐带血可以在严格低温保存后随时解冻复苏投入使用,它的独特优势在于:不受病患当前状态影响,无收集失败或病毒传播风险,治疗等待时间大大降低。并且,病患还可以通过寻觅配型相合的脐带血用于制备CAR-T。
对于脐带血是否应当存储的争论一直存在,但脐带血的研究逐渐深入、应用门类日趋广泛是不争的事实。它不仅能修复受损或长期处于炎症反应的器官组织,而且对脑瘫、自闭症、缺血性脑卒中、脑损伤、糖尿病足溃疡、角膜病变、视网膜病变、克罗恩氏病等难治性疾病也有独特疗效。越来越多的家庭考虑为子女存储脐带血,在日后危难关头适时启用,也许就能为家庭成员争取第二次生命。
目前,国内受卫健委监管的脐血库一共有7家——北京市脐血库、广东省脐血库、山东省脐血库、上海市脐血库、四川省脐血库、天津市脐血库和浙江省脐血库,以上脐血库均受到官方认可,管理制度完善,人才梯队和设备运行都按照国际标准建设。如果想要为宝贝获得一份绿色“生命保险”,可以在分娩之前联系就近的脐血库工作人员。
随着更多有关CAR-T的研究项目积累可靠数据,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能见证CAR-T成功商业化,其结合脐带血这一宝贵生物资源而源源不断输出“立等可取”的输注药剂,将为万千病患重获生命力量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