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觅知音,名山秀水喜相逢。音乐和诗一样,触动人心,触发共鸣,激起生命的灵感之源。
2024年3月30日,《少年会客厅》第三季第10期节目“寻找我的青春和弦——Z世代的音乐之声(Symphonic Fusion: A Global Harmony)”与大家准时相约。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喀麦隆等国的Z世代音乐发烧友携手打造了一场“跨文化交响曲盛宴”。烂漫初春,中外音乐青年们在无锡鼋头渚盛放的樱花下共同演绎《上春山》。以歌为诗,以景为画,青年们留下了难忘的踏青记忆。余音绕梁的中外音乐会后,嘉宾们就音乐与成长、音乐教育价值、文化传承与融合等话题开启了一场音乐与人生的秘境探索与哲学启思。
谈及与音乐的邂逅,Z世代纷纷讲述了成长过程中珍藏的独家记忆。就读于北京大学的中国学生陈诗婳提到,爷爷的陪伴鼓励是她小提琴演奏历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学习小提琴很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成就感的获得”。无锡交响乐团的小提琴演奏家吕玮表示赞同,“练习了几年后,我终于喜欢上了小提琴的声音,并想要站在舞台上演奏。”来自意大利的圆号手路德维科(Ludovico Maletti)则回忆起与圆号的初遇,未曾料想某次孩提活动上的猎奇探索,竟意外成为开启音乐之旅的命运齿轮。
“知道自己不如别人有天赋的人往往更加努力,这些人是走得最远的。” Z世代美国华裔长号演奏家陈逸夫这样描述音乐天赋与努力的关系。他在柯蒂斯音乐学院求学时悟出了音乐教育的深层价值。嘉宾们达成共识:无论有没有天赋,无论是父母有没有“逼”自己,音乐训练终归落到自己,需要坚持不懈的定力。主持人汪栎宬总结到,“对于青少年的美育重在激发潜能和热情,自己探索对音乐的热情,然后把它作为职业或爱好继续下去。”
音乐与文化的关系深刻紧密。Z世代们首先分享了各自心目中本国的代表性乐器。来自喀麦隆的音乐家本杰明(Benjamin Essomba)认为本国的特色乐器是打击乐器巴拉风,这十分符合重视节奏的“非洲血脉”。“先有节奏,再有旋律。节奏是故事的灵感来源。”他还谈道非洲的一群民谣歌手,他们在树下讲述古老的故事,只有一种节奏伴奏,循环往复。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俄罗斯博士留学生梅丽莎(Baidak Melissa)称,俄罗斯的代表乐器是手风琴,而声乐也同样具有魅力。路德维科也认为声乐是意大利音乐的明珠。来自美国的Z世代伍淡然(Dylan Walker)则点名吉他,因为吉他种类繁多,演奏的音乐类型更是多样:摇滚、民谣、古典,样样在行,符合美国多样性的特色。中国的几位嘉宾分别推荐了古琴、二胡、扬琴和萧,不同乐器能弹奏出酸甜苦辣、历史兴衰。
音乐是人类的通用语言。一方面,它可以抒发我们对家国的热爱,正如伍淡然最喜欢的中文歌曲是《家国》。另一方面,它超越国界,促进人与人的交流与共情。嘉宾汪宗楠分享道一次广州交响乐团、西班牙拉夫拉剧团共同呈现的视觉交响乐,并触及了环保话题,这让他记忆犹新。
为什么选择音乐作为爱好?路德维科诗意地回答道“是音乐选择了你”,Z世代们纷纷赞同。陈逸夫谈道,人类在保证温饱和定居之前就已经开始画壁画、吹骨笛,这和马斯洛需求理论恰恰相反,艺术性更触及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
《少年会客厅》是一档以海内外Z世代为主体和对象的新媒体节目,旨在搭建一个全球Z世代沟通交流的新平台。节目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组织全球Z世代以访谈、论坛、演讲等形式聚焦全球热点,让各国青少年发出时代强音,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贡献青春力量。自2021年6月首播以来,受到海内外众多人士的关注,目前三季已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