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深度融合是培养符合时代所需的技能型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11月9日,华为云携手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2024‘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暨华为云产教融合圆桌论坛”圆满落幕。来自教育界的高校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深耕产业数智化转型领域的技术先锋,共聚宜春,围绕高校创新人才实践、数字人才培养、ICT产业学院发展等话题,深入探讨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才培养和供给、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向“数”而新,加快新时代数字人才培育
全球迈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成为推动万物互联的快速通道,也是金砖国家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这个过程中,高素质数字人才是夯实数字基建、推动产业数字化、加快数字治理、构建数字经济生态的基石。教育、科技与人才三位一体深度融合、有机统一,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大势所趋,更是实现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数字人才培养与建设的必由之路。
“实现数字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安全可信,国产化操作系统和芯片的研发和推广是数字时代人才发展的必然趋势。”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平涯在致辞中表示,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西省“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切实承担起为区域优势支柱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2023年5月,学校与华为云共建开发者创新中心,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此次又与华为云共同举办论坛,标志着双方合作进一步加深。未来,希望能继续携手华为云,以其技术和资源优势,赋能学校,合力打造全国数字化标杆院校。
“数字化时代的产教融合,不仅是简单的资源共享,而是要创新思路,构建一个多元、开放、互利的数字化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华为赣西区域城市总经理毕红星表示,华为云始终坚持“用最优秀的人来培养更优秀的人”理念,让技术专家、商业精英、业务总裁,通过兼职讲师计划,直接和开发者、学员面对面交流、指导,让经验成为服务。为了每一个开发者都有一个云主机,华为云开发者空间为开发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和海量内容,让更多人轻松实现云上学鸿蒙、云上学昇腾、云上学鲲鹏。未来,华为云还将进一步开放技术能力和生态优势,让创作者、伙伴和学员们拥有更多可能性,携手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开放能力,厚植高质量数字人才成长沃土
全球战略咨询公司安永发布的《中国ICT人才生态白皮书》显示,推动大规模传统劳动力的ICT技能转型,重点是通过校企合作推进数字化业务场景进校园,培养新生数字人才,从源头建设ICT人才队伍。近年来,华为云加强与高校的紧密合作,为行业搭建产教融合深度对话的平台,通过多种实践赋能高校实际教学,助力培养懂技术、善实践的综合型人才。
“当下政策市场需求与ICT人才培养供给并不匹配,需要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前瞻式的模式创新。”华为云云学堂-开发者创新中心专家表示,华为云基于开放创新技术体系,通过建设人才联盟,提升人才能力,融入人才标准,传播人才价值,构筑ICT人才生态良性发展的使能平台。如与学校合作开展实训室课程、建设信创学院、产业学院、公共实训基地等建设,涵盖鸿蒙、云原生、大模型、人工智能等人才培养方案,助力学生们提升理论和实践融合度,此外,还以“师、课、赛、证、岗、会”全链条的生态运营服务,助力学校打造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成果。
“数维人才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袁雪梦教授表示,2017年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与华为合作成立华为大数据学院,共同打造“2+4”育人模式,2 即:‘基地+产业学院’,4 即:‘岗课赛证’融通育人,目前华为大数据学院共生共长共育5000余人。此外,学校还与华为共建了“华为ICT 产教融合创新实训基地”和“大数据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在产教融合发展模式上先行先试,推进体制机制新突破,如实施产业项目进校,项目化实战学习,支撑就业实习等措施,让产教融合模式实现“自我造血”、“产学研训创”五位一体。
鸿蒙作为万物互联时代中国的自主可信的操作系统,其生态崛起让相关人才缺口问题备受关注。为了促进鸿蒙技术在高校中普及,华为紧密结合国家发展、产业需求和教育部战略,推动产学研项目实施及国家A类赛事举办。这一过程中,华为云不仅提供算力支撑,还在鸿蒙生态软件、鸿蒙生态硬件、鸿蒙专家服务和鸿蒙人才培养上,提供鸿蒙三方 SDK 上云、应用上云、开发上云等开发者专业服务,为打造鸿蒙应用注入新动能。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们围绕鸿蒙人才培养的热点话题,如鸿蒙师资培训宣传不到位、鸿蒙本地化就业、鸿蒙语言更新速度快,相关人才培养方案衔接不足、获奖学生安排生态企业就业、共建高斯数据库相关课程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前瞻性、可行性方案。
本次论坛不仅是对前沿技术的碰撞,更是一次对未来人才培育模式探索的重要尝试。面向未来,华为云将持续携手更多院校合作伙伴,开展华为ICT学院校企合作培训,为ICT产业链输送优秀人才,让学生充分享受实训基地赋能和丰富的产业机会,助力院校向更深度产教融合模式迈进,为数字经济筑牢人才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