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装与富士电机联手强化半导体供应链 助推碳化硅技术发展

2025-01-09 10:58:03     来源:

近日,株式会社电装(以下简称“电装”)与富士电机株式会社(以下简称“富士电机”)共同推出的“半导体供应保障计划”获得批准并正式启动。该计划总投资规模达2,116亿日元,其中包含705亿日元的专项补助,旨在通过碳化硅(SiC)功率半导体的技术升级和生产能力提升,进一步加强供应链的稳定性,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根据计划,电装将在大安制造所负责SiC晶圆的生产,并在幸田制造所推进SiC外延晶圆的制造;富士电机则依托松本工厂,开展SiC外延晶圆及SiC功率半导体的制造工作。双方通过联合布局,将持续推动功率半导体技术在产业链中的广泛应用,为新能源领域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持。

功率半导体的关键作用

功率半导体是现代电力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性能对于电动汽车和节能设备的运行效率至关重要。随着全球低碳化进程加速,市场对节能高效的功率半导体需求显著提升。碳化硅(SiC)功率半导体因其在高温、高频和高电压条件下的优异表现,成为广泛关注的技术解决方案之一。它在提升设备能效、实现小型化和轻量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适应用于电池电动车(BEV)及其他绿色能源领域。

技术优势与合作方向

电装长期致力于SiC相关技术的研发与生产,覆盖晶圆、元件、模块到逆变器的全流程,具备提供高性能解决方案的能力。富士电机则拥有从SiC功率半导体元件研发到规模化生产的完善体系,在推动功率半导体小型化和高效化方面具备丰富经验。

通过本次合作,双方将整合各自的技术研发和制造能力,持续加强SiC功率半导体在车载及工业应用领域的市场供应,推动相关技术在多个领域实现高效且稳定的应用。

促进行业发展,支持绿色转型

此次合作计划旨在进一步优化SiC功率半导体的生产供应体系,为满足市场对绿色技术的需求提供更多助力。电装与富士电机希望通过稳步推进技术研发和生产合作,为推动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助力相关产业的优化升级,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电装公司简介

电装是世界先进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之一。在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2024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305名。一直以来电装都专注于电动化、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技术创新、致力于解决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和社会课题。目前在全球广泛应用的二维码就是电装在1994年发明并无偿公开的。

在中国,电装于1994年在烟台成立了第一家合资生产企业。作为在中国的统括公司——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目前在国内设有生产公司、销售公司以及软件开发公司等共计30多家关联企业。

 

标签:

猜你喜欢

心衣驰援,共渡难关!优衣库捐赠价值约1000万元御寒衣物驰援震区
不同预算春节福利采购指南:京东企业购“企业年货节”教你花小钱办大事
PrompTale入选谷歌初创企业计划,引领 AI 发展
春节大阪旅行到阪急体验日本情人节入手美味巧克力和礼物
申银万国期货与河北省广宗县结对开展产业帮扶工作
薇娅夫妇通过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向西藏日喀则受灾地区捐赠100万元
核心资产新选择 民生加银中证A500首发进行时
《生命奇观》HDR Vivid如此菁彩观影会举行
哈尔斯荣登京东年货名单!年货就送哈尔斯
2024 首届村舞赛事总决赛圆满收官
刘强东家乡年货清单引发网友关注 新春送“平安”成蛇年春节新潮流
受够了普通电视?影音党告诉你,这台C11K真的有点东西!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 “加速跑”,具身智能产业生态投资新热点
天马创新显示技术闪耀CES 2025,引领未来科技潮流
新年战袍已备好 京东服饰带来超时髦小姨的穿搭攻略
Soul App联合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发布《2025年社交趋势报告》
京东图书举办2025合作伙伴大会 携手更多伙伴打造纸电协同的多元业态
爱奇艺3部综艺登云合2024霸屏榜TOP10,《喜单》《五哈4》领跑喜剧、旅综品类
AI·爱·Eye,眼科大模型ChatZOC开启大规模筛查之旅
护航亚冬,昆仑润滑油成为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官方指定润滑油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备思复(维恩妥尤单抗)联合可瑞达(帕博利珠单抗)用于治疗晚期膀胱癌
顺丰紧急采购两批救灾物资驰援定日
智元机器人又搞大事情!推出首个4D世界模型EnerVerse,引领具身智能技术革新
太子乐代言人李小萌参演话剧《雷雨》首演亮相,诠释专业态度、品质呵护
创新吉祥符号致敬首个非遗春节 祝福每个“卓”尔不凡、引以为“傲”的你
数势科技—中原银行智能指标平台建设项目入选《沙丘社区大模型先锋案例Top50》
2025年欧洲移民新机遇:AIM Global助力中国家庭抢占葡萄牙黄金签证热潮
艾芬达电热毛巾架:健康呵护与品质生活的结合!
商务部投促局官方组团 沙特LEAP展出发!
开年案例!亚信科技x浙江疾控中心,为全省传染病防治精准“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