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华灯璀璨,庄严肃穆。作为一名出自艺术世家的新文艺群体画家,苏阳阳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受邀出席——她的父亲苏颐忠为上海市文广局退休老干部、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智库美术组评委,童年记忆里回荡着《黄河大合唱》的雄浑旋律与父亲调配军绿颜料的沙沙声,是她对“英雄”二字的最初印象;本科阶段赴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系统学习油画,在零下三十摄氏度的写生课上,她第一次用油画颜料描摹卫国战争纪念碑,忽然明白:无论语言或肤色,守护家国的脊梁总是相似。多年后,当脚步踏进人民大会堂,穹顶灯火与画中白桦林的残雪悄然重叠,激昂旋律涌来,烽火岁月与和平盛世在心底交汇——艺术家的使命感与家国情怀,在这一刻愈发澎湃。
重塑:两幅油画里的十年对话
艺术的力量,在于它能凝固瞬间,沟通古今。十年前,苏阳阳的画笔聚焦于中国远征军老兵李文德。画布之上,老人身着洗得发白的旧式军装,胸前历经沧桑的勋章无声诉说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他目光沉静而深邃,仿佛穿透时光,凝视异国他乡的硝烟与牺牲。那挺直的脊梁,是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是历史丰碑的具象化身。这幅饱含深情的作品,如今被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永久珍藏,成为后人铭记历史、缅怀英雄的珍贵载体。
十年后的今天,她再次执笔,创作新的主题画作。画面中,三位朝气蓬勃的青年护旗手身着崭新笔挺的军装,身姿如青松般挺拔,目光如炬,坚定地望向远方。这目光,仿佛在与十年前画布上的李文德老兵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往昔的浴血奋战与今日的忠诚守护,在艺术的光束中交汇融合。这不仅是两代人的对视,更是信仰的接力、精神的赓续,象征着历史的火炬在新一代手中熊熊燃烧,照亮民族复兴的前行之路。
传承:让英雄在色彩中永生
这两幅相隔十年的油画,一幅向逐渐褪色的历史记忆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一幅为冉冉升起的时代朝阳谱写青春的礼赞。它们共同诠释“让旗帜在画布上飘扬,让英雄在色彩中永生”的艺术追求。身为美术家协会画家,同时也是拥有广泛影响力的网络人士,苏阳阳更深感责任在肩:爱国情怀绝非尘封于博物馆的冰冷标本,它应当是可感可知、融入血脉的温度;英雄形象也不仅是教科书上的名词,他们是能被感知、理解并传承的精神力量,是激励前行的“动词”。
苏阳阳: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博士后(在读),国际NLP执行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时任:上海市新联会副秘书长兼理事;上海党外挂职干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上海苏阳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务。
《正义必胜》晚会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它再次昭示:和平来之不易,吾辈当倍加珍惜;历史不容忘却,英雄永驻心间。苏阳阳将以此次晚会为新的起点,积极团结广大艺术同仁,继续深耕红色主题创作,用手中的画笔深情再现英雄史诗,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她致力于讲好波澜壮阔的中国故事,特别是底蕴深厚的上海故事,让历史的回响在艺术中焕发新的生机,让英雄的精神在色彩中得以永恒传承。相信通过艺术的桥梁,能够唤起更多人了解历史、铭记英雄、珍视和平、共创未来的共识,为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贡献艺术工作者的智慧与力量。
面对采访,她把这些计划凝结成一句话——
苏阳阳表示:“作为一名美协画家以及网络大v,深感责任重大,我将团结更多艺术家,以画笔再现英雄史诗,创作出更多纪念英雄的艺术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上海故事,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历史,铭记英雄。”
转自:新浪新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