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乙祠戏楼负责人刘礼霞介绍,正乙祠戏楼是京城现存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戏楼,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建筑特点与昆曲的艺术特质高度契合——特殊的声场结构如同自带“滤镜”一般,能形成自然共鸣,让昆曲的水磨调更显温润;戏台与观众距离近在咫尺,观众得以近距离看到演员的身段、水袖流转的细节,观演沉浸感十足;加之戏楼本身也曾见证昆曲的发展历程,留存着传统戏曲的文化氛围,更是为此次演出提供了独特的场景支撑。“北方昆曲剧院选择在正乙祠举办昆曲《古祠赏梅》的首演,这既是对昆曲传统的致敬,也是名家演绎与古楼底蕴的相互衬托。通过这样的形式,我们希望为观众创造更加‘贴近传统’的观戏体验。”
在本次演出中,四位梅花奖得主将通过不同题材、风格的剧目,展现昆曲的丰富性,从“家国大义”到“儿女情长”,从“市井生活”到“帝王爱情”,全面地呈现出昆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袁国良——《千忠戮·搜山打车》显“忠勇”:袁国良,北方昆曲剧院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中共党员,艺术硕士。昆曲中青年老生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戏剧家协会理事。师承昆剧表演艺术家计镇华,陆永昌。曾获上海市“优秀文艺工作者奖”;宣传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五四青年”奖章;北京市“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称号;“精神文明建设奖”;领衔主演《赵氏孤儿》获得“北京文学艺术奖”;第十五届、第二十三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提名奖”“主角提名奖”;第三、四、五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此次演绎程济,他将以浑厚有力的唱腔、沉稳大气的身段,把角色的 “忠勇” 与 “智慧” 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观众在悲壮中感受昆曲老生的张力。
顾卫英——《牡丹亭·寻梦》诉“情思”:顾卫英,北方昆曲剧院一级演员,工昆曲闺门旦、正旦。北方昆曲剧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文旅部优秀专家,中国戏曲学院艺术硕士,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昆曲教授。先得“继”字辈老艺术家柳继雁先生启蒙,之后成为首届梅花奖榜首获得者、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张继青先生的入室弟子,又深得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二度梅获得者张静娴先生之真传,以及北昆韩派传人林萍先生和北派名师张国泰先生亲授北派剧目。同时师承梁谷音、王奉梅、沈世华等前辈昆曲表演艺术家以及京剧名师李玉芙和张晶等。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表演奖、两届戏曲红梅奖金奖、上海白玉兰主角奖获得者。此次诠释杜丽娘,她将以清丽婉转的唱腔、细腻传神的表演,带领观众走进“情之至”的世界,感受昆曲旦角的柔情与魅力。
刘巍——《小放牛》显“鲜活”:刘巍,北方昆曲剧院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工娃娃生、武生。北方昆曲剧院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北京京昆振兴协会副会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会员。1989年获北京市青年演员调演表演奖,1993年获北京市凤仪杯大奖赛获表演奖;1994年获全国昆曲大奖赛获表演奖;2000年获首届中国昆曲艺术节获表演奖;2007年获中国昆剧十佳演员奖;2009年获北京市戏曲红梅大赛金奖;2009年获中国戏剧红梅金花奖;2015年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此次演绎,她将在武生的“刚劲”与娃娃生的“天真”间无缝切换,用利落明快的身段、俏皮生动的唱腔,为整场演出注入一抹清新活力,让观众感受昆曲的 “烟火气”。
魏春荣——《长生殿·絮阁》绘“柔情”:魏春荣,北方昆曲剧院一级演员,工闺门旦。北方昆曲剧院艺委会副主任、北京市第十三、十四届政协常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民主促进会会员、西城区区委委员、梅花奖获得者、上海白玉兰主角奖获得者、中宣部“文化名家四个一批人才”、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北京市昆曲非遗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此次诠释杨贵妃,她将以端庄又灵动的表演,精准传递角色的娇憨、委屈与深情,让观众读懂昆曲旦角的 “多面性”。
此次《古祠赏梅》演出,汇聚了北方昆曲领域的顶尖演员,覆盖多元艺术风格,又依托正乙祠戏楼的传统氛围,为观众提供一次近距离感受昆曲经典的机会。9月18日,观众可走进百年古戏楼,在水磨调与古建共鸣中,共赏“梅”之百态,听袁国良唱尽家国忠勇、看顾卫英舞出青春执念、随刘巍感受市井欢愉、伴魏春荣读懂帝王情思……聆听穿越时空的清音雅韵,体验昆曲艺术的雅致与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