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这个“一”实际上就是事物的发展规律。城市的发展规律是什么?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如何支撑城市的发展,释放城市数字生产力?
如果我们将这个题目转化成一个方程公式,对象是城市,希望通过一张网去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那么城市数字生产力可视为因变量Y,自变量x是城市网络基础设施,释放则可视为是函数f:
【城市发展逻辑】
网络基础设施是服务于城市的,所以我们要先对我们的服务对象有充分的理解。
城市是个生命体而不是一台不断增长的机器。城市发展有多元逻辑,是在多种内外部力量交织下所形成的产物。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国城市发展方程的求解,需要我们能够回归城市本质,开展综合、跨界、升维的创新思考。认知中国城市的发展,有五个基本视角:
●土地发展权视角:土地是城市的基础资源,政府通常从用地合理性或用地规模的合理性去统筹建设城市。城市中的网络属于硬件设施,必然涉及土地资源,无论是城市光网,还是城市算力数据中心。
●城市资本视角:政府资本+社会资本等共同推动城市建设行为的发生。城市稳定有序是基础,政府需要善政。除此之外,政府开始更加关注兴业与惠民、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的发展,城市的资本应该更多的投入到这些领域。
●技术迭代视角:技术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城市交通为例,我们从开始的公路到城市环线、高速,到后来有技术建设城铁、地铁,隧道等,一直在不断完善城市路网系统。新的技术在城市中能否发挥作用,需要城市管理者面向未来前瞻谋划、统筹行动。
●主体需求视角:多元主体是城市活力的源泉,城市有足够的包容性,能够为满足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各种差异化需求提供丰富的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如安全需求、健康需求、交往需求、创新需求等等。
●人民权利视角:城市即人,城市的建设、更新和改造关乎每位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我们在商业上说以用户为中心,那城市发展的中心思想就是让人民的满意度提升,更好的获得感、满足感,安全感。
管理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概念叫“合成谬误”,就是各自看起来都很好,但合放在一起却可能是错误的,这是今天我们在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时特别需要注意和避免的。ICT网络作为支撑数字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应更加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科学统筹规划建设,为城市发展“赋能”而不是“缚能”。
【城市数字生产力】
中国改革开放的时空路径非常有意思,两个相距千里的地方,一是小岗村,二是深圳,它们各自发生的故事带来的却是整个国家的巨变。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剩余劳动力与剩余农产品为代表的生产力得到解放;深圳是外商投资与工业园区为代表的生产力得到解放,进而引发了生产关系的调整,这带来2000年以后,中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生产力以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为工具,为数字经济提供生产要素和发展动能。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数据的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优化了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模式,提高了全要素生产效率,推动了诸多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对城市治理、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据必须流动起来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数据的流动需要有一张稳定可靠的城市网络。
【城市一张网,释放城市数字生产力】
“一”的大道至简,背后却需要我们具备“N”的认知,城市这个复杂巨系统是由多目标、多功能、多主体、多要素构成并共振而生的产物。“释放”作为公式的函数f,代表了一张网对城市发展的赋能,然而是乘数级释放还是指数级释放城市数字生产力,取决于一张网的建设能够遵循城市发展中正确的人、财、物等要素在正确的时空相遇规律,并进一步促成更多链式化学反应的发生,释放出了中国城市依然没有释放出的潜力与红利。因此,如果不具备对城市发展“N”的认知就很难实现对城市价值的“N”倍释放。
现在我们常看到的城市网络多是为了行政目标、经济目的等各自为政建设的“九龙治水”式的网络,运行与治理成本很高。如果今天我们要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一张网,就应是从基础设施一体化、集约化、高效化、先进化等角度出发,让数据充分流通,解决包括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方面的问题,需要以系统方法论科学开展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
数字化发展通过“流”逻辑带来城市整体繁荣,体现在超越传统城市发展“整体性缺乏、系统性不足、大量建设、大量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在“自然+数字”双底座基础上,围绕数据,破解物流、能流、技术流、资金流等多流协同的“流量密码”,从而实现万物互联下城市空间规模、形态、结构、功能、容量、强度、效率等的全局性治理优化,全面释放城市价值。
城市的繁荣源于众流之网的协同共振
因此,建设城市一张网就是要打破以前城市部门各自为战,数据和业务相互割裂,缺少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的局面,尊重城市发展底层逻辑与内在规律,把技术方案、经济逻辑、治理逻辑建立起密切联系,通过“数字驱动+行业机理与知识”共同创建,具有全面感知、动态可视、虚实互动、协同演进的基础特征,并且催生多个维度的创新型变革与优化,系统助力城市全流程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实现市民满意提升、基层增效减负、领导决策支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等综合目标。
【总结与展望】
面向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战略目标,推动城市网络从设施一张网,走向城市生命体的一张网,释放城市数字生产力,有四条原则要义:
●要尊重城市生命体的规律:实现“城市生命体”的高度协同、高度统一,并能够不断自我学习、自我修正、自我演进、自我生长
●需求牵引、业务驱动:由高位统筹引导,融合业务需求进行场景化封装,高质量建设城市网络基础设施
●商业可持续: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提供网络服务,统一化运营运维,形成商业正循环
●城市合伙人的创新生态理念:引导城市一张网蓝图,鼓励共同参与、共同奉献、共同获益,构建政府、企业新型生产关系
建立城市系统认知、持续创造综合价值,技术的工程思维要向城市运营治理思维升级,参与供应商要向城市合伙人角色转变,基于“城市一张网”的蓝图,方能助力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之路更加守正出新、行稳致远。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