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鲲鹏开发者创享日广州站开幕。本次活动由华为公司主办,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广州会员活动中心协办,活动中邀请了院士、行业大咖、核心伙伴、高校师生等“产学研用”各界人士汇聚一堂,传递前沿的行业洞察、分享鲲鹏在各行业领先的应用成果,为线上线下参会者带来前沿动态及技术干货分享。活动全天共吸引了600余人现场参加,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达到110万。
国家特聘专家、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陈俊龙表示:“近期,利用混合精度来更快的提供解决方案,在机器学习应用中成效显著,尤其是在高性能计算优化算法研究上。由于AI大模型训练对系统算力的依赖,用于AI大模型的高性能计算系统的性能会是一个重要考量指标,也需要一个基准测试来对其进行评价。这理念,也许是华为鲲鹏+昇腾AI计算系统未来的理想。”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鲲鹏计算领域副总裁陈超在大会致辞中分享了当前产业趋势以及鲲鹏整体生态进展。他谈到算力已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释放数字生产力的重要底座。华为在广东,为广东:在基础硬件领域,助力伙伴发展自主品牌,打造百亿计算产业;在基础软件领域,率先探索开源创新,支持15家企业推出自主创新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在应用软件领域,华为通过技术赋能、联合创新、市场共拓等方式带动软件企业成长。
华为ICT产业战略规划与发展部部长惠涛表示,在后摩尔时代,基于Chiplet技术创新、SDI架构创新、编译器与编程语言创新、openEuler和openGauss基础软件开源创新,鲲鹏计算已经在行业数字化转型中承载了坚实的算力底座和繁荣基础软件生态的重要作用。面向未来,我们还将通过单板级、节点级、DC级,3个层次的创新,推动计算架构的持续演进,最终实现整个计算系统有效算力的倍数级提升。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广东省高性能计算学会理事长陆遥谈到:高性能计算已经在医学影像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分布式计算和存储技术有效地处理和管理海量医学数据,通过深度学习生成高精度高通量数据,通过大模型将多模态数据融合学习,通过并行计算为医生提供实时的辅助决策依据并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实现精准诊疗。
作为当天活动的重要环节,鲲鹏开发者专家(KDE)颁发等仪式重磅呈现,四大主题的展区全面展示鲲鹏生态伙伴解决方案和2023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等精彩内容,下午鲲鹏训练营现场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开发实践,共同点亮鲲鹏计算的美好未来,鲲鹏科教融合创新人才发展论坛同步举办,为线上线下参会者带来技术干货分享和精彩学术盛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