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我国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5G通信、物联网等新型通信技术已散入平常百姓家,大数据时代大众对通信需求日益增长,这使得通信领域的数据交换变得日益频繁。然而通信技术在社会运行与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也使得通信数据的泄露、盗取问题愈发凸显,电信诈骗已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重大安全威胁之一。据公安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6.4万起。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电信反诈问题亟待解决。通信工程专家徐前子女士表示,面对利用不法信息犯罪的电信诈骗分子,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将通信技术与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新兴技术融合起来,以从技术层面上遏制诈骗分子的猖獗行为。正如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以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徐女士在通信工程领域深耕十几载,在我国通信工程行业内多家顶尖著名公司担任过要职,可以说她见证了中国通信工程行业从崛起到腾飞的整个过程,对我国通信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面对当前我国在电信反诈领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徐女士表示,如今社会上存在着万花筒般千变万化的电信诈骗手段,电信反诈主要有三个难点。一是难在于诈骗技术翻新迭代快,诈骗迷惑性持续增强;二是电信诈骗跨境跨网,打击治理难度升级;三是敌暗我明,反诈攻防对抗烈度加剧。但如何处理好通信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是通信行业必须面对的议题,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科技反诈是一场持久战,唯有加强通信数据安全技术建设才能把犯罪分子挡在门外。
基于这种理念,徐女士研发出了“基于区块链的通信数据保护系统V1.0”。该系统能够在多个方面进行通信技术的反诈骗,阻止诈骗份子通信渠道进行虚假宣传、信息欺骗、冒充等手段,骗取个人甚至机构的财产,为国家反诈骗和提升数据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比于国家反诈骗APP等反诈骗软件简单的诈骗检测与预警功能,“基于区块链的通信数据保护系统V1.0”的应用将建立起更加安全可靠的身份认证机制,借助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用户的身份信息将被高度加密并记录在区块链上,使得冒充行为变得更加困难。这将有效减少虚假身份的滥用,提升用户在通信中的识别和信任度。此外,区块链技术保障了数据的不可篡改性,确保通信数据的完整性。诈骗分子可能会篡改通信内容以达到欺骗的目的,但基于区块链的系统能够追溯数据的变更历史,确保通信信息的真实性。
其次,该系统利用区块链的加密特性提升数据安全,对通信内容进行端到端的加密和解密。这意味着即使通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攻击者也无法获取其中的实际内容,从而保护了用户的隐私。该系统还利用去中心化存储技术权限管理机制,不仅可以避免了单点故障和集中攻击,还能有效限制了不必要的数据访问,减少了潜在的数据泄露风险。
目前,“基于区块链的通信数据保护系统V1.0”已被众多通信数据安全平台和通信安全中心所应用,有效地降低了诈骗风险,显著提升了通信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水平。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徐前子女士表示,通信工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科,科技反诈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庞大,处理好电信诈骗问题的道路还有很长,同样,通信工程技术探索之路也很长。但她坚信,在所有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电信反诈科技体系会越来越完善,反诈水平也会越来越高。(文/李玄宣)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