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力向未来
“所有的生意都将死亡,唯有文化生生不息。”任正非的这句名言用在中国律师业的传承中也具有很强的启示。
中国律师制度自1979年恢复重建以来,涌现出一批优秀律所和个人,并逐步成为中国律师业第一梯队。据统计,全国范围内成立超过30年(含30年)的律所有1500余家,上海成立超过30年的律所有60余家(按司法部中国法律服务网律所成立时间统计)。经历了第一批先行者波澜壮阔的创业之路,不少律所已进入代际传承阶段。
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协力”)也是其中之一。1998年成立的协力作为中国百强规模所之一,目前在全国开设了20家分所,并在日本大阪、福冈、东京、意大利米兰、法国巴黎、新加坡、德国柏林、瑞士日内瓦设有办公室;国内律师总人数567人,以知识产权、金融并购、海事海商、公司证券、破产清算、国际仲裁等为优势专业领域。协力先后完成了事务所的制度改革、规模化发展、品牌化建设,正在思考如何通过有序传承,实现事务所人才、业务及品牌的传承与创新。
2023年11月28日下午,协力主办的“协力向未来——海派律所传承与发展论坛”在上海文化新地标——上海图书馆东馆隆重举行,集聚各界专家人士共同探讨海派律所的传承问题,并正式发布建设“百年律所”宣言,探索海派律所的传承之道。如何探索律所组织文化建设及行业文化建设,也是当前中国律师行业思考的重要命题,因此协力发起的主题探讨正在积极呼应行业时代主题。
1 大咖谈传承:制度设计与价值构建并重
当天下午,在上海图书馆东馆,来自全国各地的协力合伙人及行业大咖云集,围绕律师行业的传承及高质量发展之道分享真知灼见。
司法行政机关的制度设计是保障律所平稳传承、守正创新的底层基础。上海市浦东新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黄爱武在致辞中提到,律师事务所的发展必然与法律文化相关联。上海具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城市品质,孕育开放包容、大气谦和的文化品格,律所也被深深地打上了海派文化的烙印。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国际法律服务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正在通过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与机制构建,推动上海法律服务业务走向国际化,赋能海派律所的发展。
文化涵养与价值构建是推动律所传承的深层内核。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发表了“海派律所国际化特色传承与发展”主旨演讲,通过三段故事和三个建议,表达了对海派律所传承与涉外法律服务发展的殷切期望。他强调,海派精神的内涵在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对于律所而言,要保留律所的“灵魂”,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就更应关注深层品质与底层价值观的传承;对于海派律所而言,纳百川是气度,有特质是立场。他讲述了自己多年来深度参与中国立法进程与司法实践的经历,阐述了涉外法律规范与涉外法律服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历程,并对律师同仁提出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与时代同步,与国家同行”“始终保持大气谦和的品格和追求卓越的气质”的期望。
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律师游闽键在“百年律所的传承之道”主旨演讲中,从制度、品牌、文化和信仰三个方面分析了海派律所传承百年的要素。他认为,在制度层面,要不断吸引人才流入,获取新鲜血液,完善分配机制,调动人员积极性,保障可持续发展。在品牌层面,品牌代表律所在客户及同行心中的形象,对律所的传承与发展同样影响重大。作为专业服务机构,律所品牌体现为其服务本身所积累的口碑,要深刻挖掘并不断发扬其品牌背后的理性价值、情感价值和深层信念,在党建引领下走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和规模化的发展之路,打造具有海派文化精气神的律所品牌。在文化与信仰方面,他引用任正非的名言“所有生意终将死亡,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并指出文化是律所内部集体人格的体现,代表全所共同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其传承影响律所内的每位律师。
2 “海派律所”高质量传承的思考与路径
创业难,守业更难。传承及人才梯队建设是每家律所的核心问题。如何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中保持竞争力,中外律所在传承上有何差异?
分论坛一:律所的传承与发展
分论坛一主持人:律新社创始人、CEO王凤梅
分论坛一围绕“律所的传承与发展”主题,由律新社创始人、CEO王凤梅主持,建纬律师事务所研究院院长朱树英,协力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祝筱青,中联律师事务所全国执委会主任、上海办公室高级合伙人周波,日本西村朝日律师事务所驻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野村高志进行了对话。
74岁的朱树英院长分享了对律所传承与发展的深度思考与深刻理解。两年前,朱树英律师选择了邵万权律师作为新一届建纬管委会主任,完成了一次备受瞩目的管理层更迭与传承。作为一家以“超前,务实,至诚,优质”的服务理念赢得建设领域客户,以专业品牌、人才培养、优质服务、勇于创新为发展理念的律所,人才培养始终是建纬的基石,也是建纬精神传承的法宝。他指出,作为老一辈的律所管理者,要尽早地、及时地多元化、多视角考虑律所传承的问题;老一辈在退出律所管理层后,要做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给予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宽容、爱护与信任,他风趣地将此总结为“拎得清”。
正在“当打之年”的周波主任则用“接得住”分享了他对中联传承的理解。2年前,中联的“N+1”模式率先在全国启航,目前也是全国规模所30强;作为中联核心管理者,他深感中联在传承中的“扶上马送一程”。他认为,律所传承的核心主要在于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律所文化氛围的营造以及客户资源整合和传承服务。
祝筱青作为在协力成长15年的律师,深感在协力享受到的“师父”们的指导和爱护。他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助力律所的传承与发展:一是有才,青年律师应当本领过硬,持续加强自身的法律专业素养;二是有魂,认可律所的价值观与办所理念并发扬光大,薪火相承;三是有魄,敢于接受新事物,紧跟时代潮流与社会发展,在原有办所理念的基础上,拥抱更为广阔的市场、技术和未来;四是有“谦”,要虚心向老一辈律所管理人求教,向老一辈学习制度设计、文化培养、价值延续和品牌维持等议题,并不断迭代升级自身的管理思维与管理模式;五是有“育”,为保证传承时有足够的符合要求的人才可供选择,律所应设计“选拔、任用、培养、保留”的系统体系,进一步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
野村高志用流利的汉语介绍了日本律所的发展情况。创立于1966年的西村朝日律师事务所是非常有“精神”的一家律所,他被创始律师的精神感召而来。他谈到,日本能够传承百年的律所往往是家族律所,通俗来说就是“子承父业”,其每任管理者都会从家族中选定并培养“接班人”。此外,也有部分律所会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从律师事务所内部选择合适的律师来执掌律所;或是选择一家文化相似、业务互补的律所进行合并重组,在实现律所品牌、文化留存的同时,为律所注入新的人才血液。野村高志还特别指出,无论是哪一种传承模式,其中最重要的硬性标准始终是价值观与理念的匹配;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律所文化、品牌的持续留存与守正创新。
上海市律师协会第十一届副会长、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主任林东品对分论坛一作点评,他分享了自己对于律所传承发展的体会以及律所品牌树立与文化传承的问题,还特别谈到了三个关键词:一是要坚持做社会主义法治的维护者,牢记自身初心与使命;二是要坚持做职业操守的守护者,树立和维护良好的职业形象;三是坚持做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提供者,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为客户提供高价值的服务。
3 海派律所发展的国际化路径
加强国际化建设是当前与未来律所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司法部于2023年11月23日发布的数据,我国律师事务所境外分支机构数量近180家,相较于2018年的数量增长了47.5%。今年是协力创立25周年,协力的25年,是不断探索律所国际化发展路径的25年。
分论坛二:海派律所的国际化路径
分论坛二主持人: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晨光
分论坛二围绕“海派律所的国际化路径”展开,由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晨光主持,上海市律师协会第十一届会长季诺、美国普衡律师事务所驻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严嘉、复旦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教授龚柏华、科大讯飞法务副总裁朱静共同探讨交流了律所国际化发展的若干问题。
上海市律师协会第十一届会长季诺
季诺阐述了中国律所国际化的主要方向与趋势。他谈到,面对国际宏观经济趋势与产业格局的变化,中国律所应当在国际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跨境电子商务以及新的商业形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和重点领域提供更专业、更国际化的法律服务。另外,中国律所要参与中国企业和公民“走出去”法律事务,努力做到中国企业和公民走到哪里,涉外法律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协助中国企业建立健全境外投融资风险防范和权益维护机制,防范法律风险;进一步拓展涉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加强专利、商标和著作权保护以及涉外知识产权争议解决等方面的法律服务工作。
美国普衡律师事务所驻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严嘉
从律所端看,关于如何打造全球一站式高端法律服务平台,严嘉律师结合自身经验进行了阐述。他认为,一方面要紧跟客户进行布局,厘清海外分支机构的定位和性质;另一方面要建立和探索自身的比较优势,全面推动品牌、管理、法律服务与法律知识产出的国际化。
科大讯飞法务副总裁朱静
从企业端看,朱静根据科大讯飞近年来对海外业务的布局,从用户视角阐述了对中国律所提供跨境法律服务的期待。她指出,当前我国律所的国际化程度总体较低,主要表现为国际化法律人才数量少、律所国际化布局少、国际性案件参与度低等问题。从企业需求的视角看,目前多数企业出海时仍倾向于寻求海外本土律所提供法律服务。她表示,期待未来中国律所能在国际化进程中找到自身的差异化优势,为我国出海企业提供更符合其实际需求的法律服务。
复旦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教授龚柏华
从法学教育角度,龚柏华教授对于国际化法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建议。他指出,律所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竞争,后备人才的储备对律所的“出海之路”至关重要。要进一步加强律所与学校的互动,畅通双方的需求反映途径与互动连接,一方面加强对律师的继续教育,另一方面推动律所走进学校,开展实践教育,建立、完善法学院校与律所的长期合作机制。
上海市律师协会第十届会长俞卫锋对分论坛二进行点评,他谈到了中国律所国际化进程中的优势与劣势。他特别强调,中资律所在出海进程中所拥有的优势能为律所带来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例如沟通成本降低等。他同时也表示,期待中国律所在国际化进程中不断实现律所市场国际化、品牌国际化、管理国际化、法律产品研发国际化、法律知识产出国际化、法律人才国际化等,向全球提供中国法律服务、中国法律品牌、中国法律科技、中国法律标准与中国法律文化。
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马屹在总体点评中,从律所国际化与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视角切入,分享了他的观点。他指出,律师事务所发展的基础是立足中国本土,要深挖中国出海企业的独特需求,寻找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纵观全球一流律师事务所,其均具有比较强大的本土市场,因此中国律师事务所国际化发展最强大的基础是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宽度、广度与综合性。此外,法治中国建设不断推进,也为律师创造了很多市场机会。在具体路径上,抓好律师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工作是律师事务所国际化发展的关键;我国律师事务所如何吸引国际一流的人才,如何融合、管理、获得优秀人才的认同与理解,仍是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4 结语
二十五载大浪淘沙,岁月熔金,协力用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共同创造了里程碑式的脚注。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百年律所的追梦之旅在一代又一代协力人坚实的脚步中启航。
协力迈向未来百年大所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