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推想医疗发布消息,旗下肺部手术规划产品通过了国家药监局NMPA三类医疗器械审批。
该产品用于肺部手术规划,是全球首个获批NMPA三类证的癌症手术治疗人工智能应用,也是首个且唯一一个获得NMPA三类证批准的肺部手术规划产品,可为胸外科医师制定肺部手术计划提供参考。
据悉,该胸外科AI临床试验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完成验证,采用多中心多阅片者多病例设计来验证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全自动实现肺血管和支气管的三维重建,提供目标病灶与周围血管和毗邻组织的关系,试验证明产品在解剖结构以及变异解剖结构的识别和重建准确率大幅度提高。而对于辅助医生进行外科术前规划的部分,试验证明在手术术式的正确选择和目标病灶的精确切除范围中准确率指标提高明显。
换句话说,肺部手术规划AI能够有效提升术前规划的时间效率及术前规划的精确性、一致性,对肺癌的精准手术帮助优势明显。
自辅助诊断、新药研发等场景逐步融入AI后,年逾千万台年手术量的微创手术市场无疑是医疗AI落子的下一个理想场景,而推想医疗的首个AI癌症手术治疗三类证则为这个领域的破局找到了新路径。
沉寂已久的医疗AI,再临一个百亿级规模的市场。
外科医生最宝贵的时间应该用在开刀上
随着检验学的不断发展、肺局部解剖学的不断深化、手术设备的不断创新、术前规划的不断提升,逐渐奠定了目前肺癌手术学的地位和整体治疗框架,从早期的肺叶切除,逐步发展为肺段切除,亚肺段切除,在最大程度的保留患者健康组织的情况下,有效的达到手术切除目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2年《柳叶刀》发布的JCOG 0802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符合要求的肿瘤,肺段切除手术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
不过,各类肺癌精准切除手术也有其痛点所在。为了保证病灶能被完完全全切除,术前医生必须借助患者肺部影像进行建模,传统术前计划依靠手工处理,对医生重建水平要求高,且易受个人经验及主观先验知识影响,速度慢、效率低,极大程度降低了医院的手术效率。更重要的是,传统术前计划需依赖于增强胸部CT扫描,造影剂过敏反应发生率约为3.8~12.7%,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甚至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无形中增加了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风险。
另一方面,肺癌患者亚肺叶的血管、器官和支气管存在变异的概率很大,医生只有在打开胸腔的那一刻才知道怎么去切割,非常考验医生的手术经验与决策能力。
因此,本次推想医疗获批的肺部手术规划AI便是为了解决上述两个肺癌手术中的核心难点。相关资料显示,该AI能在数分钟内完成CT影像的三维重建,并基于影像给出分析结果,且产品可以基于平扫CT完成肺叶肺段提取和精准重建,适用人群更广泛。同时,该AI还能基于患者各组织变异情况,提供多条手术路径为医生导航,最大程度降低非充分时间决策下出现的误伤和并发症发生概率。
在推想医疗创始人兼董事长陈宽看来:外科医生最宝贵的时间应该用在手术上,那些支撑开刀的如手动画图这样消耗医生大量时间的工作,推想希望能用AI帮助医生高效自动化完成。
站在外科医生的角度,肺部手术规划AI带来的不仅是效率上的提升,更是成本、合规上的控制。实际操作中,如果医生通过院外机构来完成三维重建,存在合规的风险,亦需耗费1~2天时间才取得结果。如今有了AI赋能,他们在院内便能自行重建,将数据安全地、规范化地留在院内,既大幅提升了效率,又将重建的成本降低了许多。同时,支持医生用三维重建相关的病例做科学研究,发表论文。
据推想医疗披露,从产品开发之初,推想就和国内外顶级医院和临床专家密切合作,深入了解外科临床问题和痛点,确定产品开发方向。产品开发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对人工智能算法进行训练,另一方面和临床专家深入沟通,将临床专家的经验融入人工智能算法中,不断迭代和升级。
真正意义打通“筛-诊-治-管-研”全流程
对于推想医疗而言,将人工智能应用从辅助诊断推向辅助治疗,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的是推想在外科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绝大多数AI企业未能在外科手术领域取得突破,并非没有看到其中的需求,只是难以攻克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要在最复杂的外科手术中实现辅助治疗,AI不能只是看个大概,必须在指定时间之内厘清各个血管,精准找到病灶的边缘,并能分析周围的每一处每一类变异。
陈宽认为:肺部手术规划AI的成功研发离不开两点。一是长时间的技术积累,能够对医学影像进行精准、高效的分析处理,早在去年,推想就已在医学图像顶级国际会议MICCAI 上获得“肺动脉分割”、“气管及支气管分割”两项重要比赛冠军,在该方向,推想已处于国际领先位置,有望引领这一技术的未来发展。二是与医院之间的深入合作,能够精准洞悉需求、实现需求,并在实践过程之中不断改良。
情理之中的是推想的产品矩阵拓展策略。过去医疗AI偏好横向拓宽,擅长不断赋能新的病种,实现单个科室的多应用覆盖。但要从一个科室跃至全部科室,医疗AI必须采取纵向延伸,实现单个病种的筛、诊、治全流程赋能。
此外,AI辅助诊断赛道已是红海,要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打破自身天花板,推想医疗必须自我突破。推想本就在肺部疾病的影像处理上拥有极高壁垒和技术储备,又有智能放疗规划软件验证了AI肿瘤赛道商业化的可行性,肺部手术规划AI自然成为了推想医疗的下一个选择。
过去,推想医疗同大多数医疗AI企业一样,采用横纵双向的打法,横向拓宽病种,纵向打通诊疗全流程。但实际之中,医疗AI企业全流程中的“治”均是浅尝辄止,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打通流程。
直至现在医疗肺部手术规划AI通过审批,推想医疗的“一横一纵”终于成行,纵向的“筛、诊、治、管、研”得以真正跑通,率先跑通。肺部手术规划产品作为肺癌精准治疗的创新利器,是“筛、诊、治、管、研”临床全周期的重要一环。并且,推想已成为全球首个同时拥有肺癌筛查、诊断和治疗三类证的AI医疗高科技公司,凭借肺癌全周期全三类解决方案,推想AI全面赋能肺癌全周期精准诊疗一体化。此次成功获批,意味着肺结节从大规模早筛的1.0时代、精准诊断的2.0时代,进化到精准诊疗的3.0时代。
对此,陈宽表示,此次推想肺部手术规划产品获批,强化了我们对于中国AI创新力量引领全球创新的承诺,并为胸外科医生和患者提供了一种更高效、更精准、更安全的肺癌诊疗方案新选择。AI医疗产业正努力让一些最具前景的科学突破转化成高价值的治疗手段,以应对最急迫,棘手的医疗挑战,比如肺癌、肝胆和泌尿癌症。推想将坚决一横一纵、纵向走入治疗的战略,为重大疾病的医疗技术手段发展和改善全人类健康提供支撑力量。
构建一个AI下的肿瘤外科治疗生态
大概在两年之前,推想医疗提出了AI-4D智能手术规划系统的概念,意在建立一个基于影像人工智能的肿瘤治疗生态InferOperate,根据CT影像数据,对肺部、肝脏、肾脏、骨等器官和组织进行全自动重建的手术规划系统。
换句话说,刚刚获证的肺部手术规划AI只是推想在外科领域打出的“第一枪”,更多条肿瘤治疗AI的研发管线将会“接踵而至”。据推想医疗表示,这些产品有的仍处于研发之中,有的已经推进到了临床试验,更多InferOperate AI-4D产品即将到来。
在肿瘤治疗领域,推想医疗深度布局,其“癌症精准治疗拼图”的全貌已经徐徐展开,包括外科手术规划产品,AI手术机器人和早期肺癌患者随访管理等。在今年7月,推想医疗AI手术机器人“龙点睛®穿刺手术机器人” 的研发也实现了重大突破,入局精准治疗,向临床治疗领域深入迈进。
在临床上,该经皮穿刺切入手术机器人用于辅助经皮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治疗心肺功能不佳、年龄较高或无法选择腔镜手术的患者。同时,推想医疗在患者随访领域也进行深耕,肺结节全程管理解决方案,可以发现并管理更多的早期肺癌患者,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全程观察对比,患者出院后有效科普和提示。
从布局逻辑看,推想医疗所有的外科手术AI管线均满足市场与政策双向要求。一方面,该企业介入的相关外科手术其手术量均超百万,需求量大;另一方面,精准医疗相关政策的出台已从国家政策传导至了地方层面,为外科手术的精准化、智能化不断提供动力。
那么,优质的市场背景下,推想医疗的突破能被复制吗?答案恐怕没那么容易。
肿瘤手术AI首证之后,医疗AI市场必定会有更多类似的AI应用在未来数年内涌入进来。但先发带来的商业化优势不可小觑,突破常规的医疗AI决策思维、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也难以复现。
回顾推想医疗创业这7年,从行业首张肺结节AI三类证到行业首张肺部手术规划AI三类证,推想医疗胜在深入理解医疗之后,还能完成敢为人先的创新。这或许便是推想医疗走到今天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