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期支原体感染、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再加上突如其来的寒潮影响,身边的咳嗽声仿佛又多了起来。
冬季的咳嗽多伴有咽喉部不适,原因多样,感冒、病原体感染、雾霾刺激、过敏等都可能引起咳嗽。尤其是感冒使用抗生素以后,感冒症状改善或者消失了,但是咳嗽会咳嗽很久,有的持续一个多月,让人苦不堪言,心烦不已。
什么是咳嗽?中西医辩证看待
那么,什么是咳嗽?从西医角度看,咳嗽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是人体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引起咳嗽的病因很多,如感冒、咽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哮喘或肺部肿瘤等疾病。中医把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统称为“咳嗽”,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肺气上逆,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就会出现咳嗽的症状。
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最常见原因是“形寒饮冷伤肺”。这句话出自《难经》,意思是说,人体感受风寒、或吃一些生冷的东西,均可引起肺气上逆,从而引发咳嗽。
外感咳嗽是由风、寒、暑、燥、湿、火等六淫外邪侵犯肺系,肺失宣肃而致的咳嗽,不同的外邪导致的咳嗽;而内伤咳嗽多为五脏引起的久咳,咳嗽多为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其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
咳嗽症状多见,不可一概而论
在中医中,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那么自然治法用药也会有所不同。
外感咳嗽一般来说发病时间较短,多数为几天至半个月。也有部分咳嗽由于治疗不及时或者误治,延续时间较长,但只要还伴有中医所说的表证,如咽痒,恶风寒,鼻塞流涕等,就仍然属于外感咳嗽的范畴。
一般来讲,外感咳嗽有三种类型:风寒、风热、风燥,就是说都有受风着凉的因素,而共同的症状就是咽喉痒。风寒咳嗽可见鼻塞,流清涕,恶寒,痰是稀白的,舌苔薄白不厚;而风热咳嗽可见咽喉痛,流黄黏涕,痰黄黏,口干口渴,舌红,苔薄黄不厚;风燥咳嗽多见干咳,无痰或者痰很少发黏,口鼻干燥,舌苔薄白或薄黄不厚。
此外,还有内伤咳嗽,多数发病时间长,常为半年甚至多年,部分内伤咳嗽初期由外感诱发,但后期已没有外邪的表现。
比如痰湿咳嗽,特点是咳嗽痰多,痰白黏腻或稠厚或稀薄,因痰而嗽,痰出则咳缓。痰热咳嗽,特点是咳嗽气息粗促,痰多,痰质黏厚或稠黄,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
得了流感咳不停?中药治咳有办法
咳嗽发作的时候,很多人会仅凭经验和常识挑选服用具有止咳化痰等功效的止咳药,甚至自觉有炎症而使用抗生素,但是引起咳嗽的病因很多,如果没有很好的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并且分辨清楚身体的体质,就会导致咳嗽不仅没有好转,甚至还会加重。
尤其是近期全国多地气温急转而下,多种病毒全面“袭击”,呼吸道疾病多发,很多人“中招”后出现咳嗽症状。
中医对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历来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优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专家表示,“这类疾病是因为外邪侵入人体,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肺脏受损而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咳痰等症状,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会根据患儿不同的发病原因,不同的症状特点和不同的体质特征,辨证分型,来精准治疗。”
首先,如果不小心感冒,可以首选999感冒灵颗粒,它主要成份为四种中药材:野菊花、岗梅、金盏银盘、三叉苦,关键功效是解热镇痛。用以发烧感冒造成的头痛,发热,鼻塞,流鼻涕,咽喉痛。
中成药对于感冒后咳嗽、慢性咳嗽的疗效也非常明显。如果有咳痰症状,且咳出来的是粘稠的黄痰,咳声重,同时还伴有口干咽痛、头痛身热,流黄鼻涕,可以选择清肺化痰丸,清肺化痰丸为非处方类中成药物,其主要成分有酒黄苓、苦杏仁、瓜蒌子、川贝母、胆南星,它的主要作用是降气化痰、止咳平喘,在临床上常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喘、痰涎壅盛、肺气不畅的治疗。
如果咳出的痰液是白痰或清痰,还伴有鼻塞流涕,头痛身痛的症状,可以选用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的止咳丸。止咳丸处方来源于清光绪33年(1908年)的云南名医翟玉六的家传密验方,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苏子降气汤”“定喘汤”化裁加减而成,主要用于风寒入肺,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气管炎咳嗽。
药物治疗是一方面,生活调养也必不可少,冬天的保暖非常重要,多一条围巾,少一口冷饮,都是对咳嗽最基本的尊重。咳嗽发作时,需要注意饮食宜清淡,可多吃有助于化痰、止咳等食物;忌食海腥、肥腻、辛辣等食物,菜肴不宜过咸,饮食不宜过甜,有利于咳嗽早日恢复。病情加重,咳嗽日久不愈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