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高频策略的交易成本和冲击成本较高,实际策略容量有限,目前中国市场的量化投资仍以中低频交易为主。QYResearch研报显示,2021年全球高频交易市场规模达77.78亿美元,北美约占全球的55.14%,其中,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国内高频交易市场规模仅仅占全球总量的1.87%。
高频交易并不等同于“高频率下单”,明汯投资总经理裘慧明指出,而是特指在极短周期内赚取买卖价差从而获利的投资策略。
裘慧明认为,考虑到A股T+1交易制度、印花税、流量费,不同机构对预测周期的具体定义可能有些微差别,但按海外惯例预测周期不会超过5分钟,按照这个定义,所谓的“高频交易”在A股几近是一个“伪命题”。国内谈论高频交易更多是指期货市场的场景,海外机构拥有一定的速度和技术优势。
裘慧明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曾在华尔街有过十余年交易经历。其于2014年创立的上海明汯投资,依托于“管理体系扁平化+投研体系中心化”组织架构,已拥有一支理论造诣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研发和交易队伍,经过多年持续投入和研发,在基础设施、投研框架及交易系统等方面均已构建起行业领先的综合优势。
因此他认为,在讨论外资高频量化策略的影响时,更多还是应该以期货市场而非股票为主要场景:外资高频量化策略主要存在于实行“T+0”交易的中国期货市场,其中以Jump Trading为代表的外资高频交易商在硬件、策略、技术上具备明显优势。
在发言中他还特别指出,假设股票量化策略的年换手率约为100倍左右,其实相当于5天左右的平均持仓周期,这实际是中频策略,而非市场上提及的高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