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曾有骗子谎称国家委托民间组织或企业对遗留在外的“民族资产”进行解冻,一度形成了完整的诈骗产业链。时至今日,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变迁,曾经的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已然成为新型民族资产诈骗,其诈骗手段也和各种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相结合,让不少受害者蒙受了财产损失。
广元昭化区的居民朱某就遇到了一起打着“数字经济”旗号的新型民族资产诈骗。对方先用蝇头小利吸引朱某的注意,随即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曲解国家相关政策的方式向朱某推荐所谓的“数字经济、全民智能”等项目。出于对“官方”文件的信任,朱某缴纳了“会费”成为项目会员,对方给出了“入会即分红”的承诺,声称最终可以达到“共同富裕”。
与此同时,诈骗分子给朱某推荐了一款名为“全民智能”的APP,并谎称可以在此APP购买“数字经济股权”,不仅能够支持项目进程,还可以获得丰富的股票分红。起初朱某的几次小额投资都获得了可观的回报,然而随着投入资金变多,“报酬”到账也越来越困难。对项目深信不疑的朱某先后向对方账户转账70余万元,在前往银行取现的过程中经过银行提醒,这才发现所谓的“全民智能”APP根本就不是正规APP,“数字经济股权”更是无中生有,看似可靠的“国家项目”完全是一场投资骗局。
由此典型案例可见,新型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是一种借助互联网传播,集电诈、传销、时政于一体的新型、混合型犯罪,其骗局诱惑性极强。诈骗分子往往紧跟社会热点,利用各种国家政策编造所谓“养老帮扶”“精准扶贫”“区块链”“数字经济”等虚假项目,用高额回报作为诱惑,从“项目启动资金”与“会员费”开始,一步步地骗取受害者钱款。
公安部门通报显示,此类骗局近年来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比如“专门开发诈骗App来发展会员”“小众通信联络工具”和“资金转移都隐匿于网络”等。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骗局的“推广”变得更加容易,诈骗团伙甚至都不需要以真实面目示人,在境外就可以假造各种证据,乃至以科技手段伪造身份,让诈骗行为隐蔽性更强。
值得关注的是,新型民族资产诈骗的受害群体也中老年人为主。其根本原因在于老年群体鉴别新兴技术信息的能力更弱,相应的更容易被低劣虚假信息所迷惑。受到心理情感需求和潜在观念的影响,中老年人这样的特定群体更容易因“民族大义”的参与感与成就感以及高额回报的诱惑踏入陷阱。
为减少类似诈骗案件的发生,保护广大消费者财产安全,马上消费也在此提醒:
1、学会甄别虚假信息,不可轻信陌生人提供的各种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等资料,对涉及“相关政策”的音视频材料也要提高警惕,更不能参与任何来源不明的“国家”“民族”项目。如需了解国家政策或是创新领域知识,应通过指定官方渠道获取信息。
2、抵制眼前的诱惑,不要为贪小便宜吃大亏。犯罪分子常利用小额投资、每日返利、转介绍提成等诱骗受害者进入陷阱,不可沉浸于各种小额返利和提成,以免造成更大损失。
3、加强对家中老年人等易受骗群体的反诈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对网络虚假信息的辨识能力,一旦发现类似的违法犯罪线索,应立即向公安机关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