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海洋文献辑录》(上下)作者:尚永琪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ISBN:9787522712567出版时间:2023-0201.成果主要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23年2月出版的《汉唐海洋文献辑录》(以下称《辑录》),是一部汉唐海洋历史文化资料集,上下两册,将近90万字,由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尚永琪教授编著。
本书是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重大项目结项成果,它以正史文献为中心,辑录了汉唐史部、子部和集部等100多部古籍文献中关于海洋的记载。
书中收录的海洋资料来自正史、杂史、类书、总集、文集、笔记小说等不同的文献部类,内容既有求实度很高的历史性记载,也包含部分文学性描写作品。
作为一部囊括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长时段的历史文化资料集,《辑录》分上中下三部分,按时间顺序先后收录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五代时期相关海洋资料。这一安排不仅符合历史分期的一般规律,更能体现我国海洋资料由稀少到丰富的流变过程。读者翻开本书的目录,便能直观感受到古代中国与海洋的关联和互动,随着时间不断得到强化。
《辑录》资料选取的范围,存在时间和空间上两个维度。
时间范围上,以“汉唐”这一时间段为限。若以正史作为参照,《辑录》资料来源上启西汉《史记》,下至北宋官修《新五代史》,即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这一历史时间段,同时包含一小部分先秦、秦代以及五代十国的海洋资料,这是由于汉唐文献的记录体系使然。先秦、秦代文献与汉代,五代文献与唐代,均存在密切联系,难以割裂,为确保辑录文献资料的完整性,故亦收录了相关时代的一部分资料。空间上资料选取的范围则以环绕中国的三大海域——东海、南海、渤海为中心,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华夏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中国与海外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领域的种种沟通与交流,绝大多数发生在这三大海域,可以说基本囊括古代中国与海洋产生联系的空间范围。全书辑录的主要内容,以活动于海洋上的人、事、物为重点
海洋资料的范围不仅限于海洋自身,更包含了发生在海洋这一舞台上的人类活动和文明交流,事实上,正是围绕海洋发生的种种宏大叙事和社会百态,赋予了海洋在古代中国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帝王、将军、使者、官吏、方士、僧侣、商人、民众、盗匪;奇珍、海产、方物,甚至是存在于神话传说中的仙物;征战、平叛、外交、传道、求仙、商贸、生计等,不同的群体围绕海洋展开的互动,极大延伸了海洋资料的深度和广度,使之包罗万象,容纳文明。本书抓住“人、事、物”这三个关键主题,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史料,将一个多视角、多层次的汉唐海洋世界,真实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一般而言,资料集或工具书在文献资料的排列上存在两种模式,一是按类归属,即将所有文献整理后按照诸如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地理、物产等专题分类;二是保留资料在原始文献中的时空顺序。本书对资料的整理采取第二种模式。
尽管从结构上看,这种模式不如分类的专题系统整齐,然而在更大程度上能够保留史料的原始状态。《辑录》的史料来源广博,摘录时注意到了完整保留原始资料的语境,方便从事各类研究的读者在查找过程中依据需要自行判断史料的价值。《辑录》是一本便利读者查找、研究汉唐海洋文献资料的工具书,书中收集的资料范围广博,内容丰富,是一次对汉唐时期海洋文献资料的系统收集和整理。
《辑录》的编著反映了当今宁波市乃至浙江省对加强历史上海洋研究的迫切需要,对学界进一步研究汉唐时期的海洋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02.作者介绍
尚永琪,1969年生,甘肃民乐县人,历史学博士,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历史系教授,兼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等职。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佛教传播史、丝路文明史、形象史学与动物史的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出版著作1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