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云拓奖·中国金融行业卓越人物”名单揭晓,四川新宸两河集团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钟宇佳荣登榜单,引发业内广泛关注。这位曾从银行基层成长为跨国企业战略顾问的风控专家,凭借一套“全球化资产配置风险敞口量化分析系统”不仅获得了国际奖项认可,也成功搭建起企业风险治理的“护城河”。
在本次专访中,钟宇佳首次系统阐述了其风险管理理念、系统研发背景与未来对金融生态的判断。以下是对话实录。
记者:恭喜您获得“云拓奖”年度卓越人物。请问这份荣誉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钟宇佳:谢谢。这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提醒。风险管理不像市场业绩那样容易被外界直接看到,它更像是“无声的支撑”。这次获奖,说明越来越多行业同仁开始重视风控在战略中的核心价值。我非常珍惜这份认可。
记者:您在2024年开发的“全球化资产配置风险敞口量化分析系统”获得了澳大利亚科技信息产业协会颁发的奖项。这个系统是如何诞生的?
钟宇佳:这个系统的开发源于一个真实困境。我们集团有多个跨境投资项目,在面对全球市场波动时,传统的静态分析很难及时反应真实风险。因此,我与团队一起构建了这个系统,通过多维数据模型,把地缘政治、汇率波动、市场流动性等因素实时映射为“风险热度图”。
这套系统本质上是一种“风险雷达”,帮助我们不只是看到问题,还能预判问题,从而提前调整资产结构。能够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也说明中国金融科技在复杂风控场景中正逐渐拥有话语权。
记者:从银行副行长到企业CRO,您的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
钟宇佳:以前在银行,我更多是在一线处理风险,比如审批授信、管控信贷结构,强调的是“执行力”;而现在作为CRO,我要做的是在战略层面构建风控机制——提前识别、系统安排、决策建议。角色转变的背后,是视野从“个体项目”跃升到“整体风险结构”。
我常说,现在我的身份更像“风险建筑师”而非“消防员”。我们不能等火灾发生再去应对,而是要提前设计好防火墙。
记者:您如何看待“风控”和“业务”之间的关系?
钟宇佳:过去大家总觉得风控是“踩刹车”的角色,其实恰恰相反——好的风控,应该是“增强引擎效率的底盘”。
我一直坚持“嵌入式风控”理念,让风险机制不是横在业务面前的壁垒,而是与战略目标同步设计的工具。例如我们现在每一个投资项目启动前,都会通过系统生成“风险收益对照图”,用数据引导决策,而不是用直觉做判断。
记者:您在多个原创系统开发中都担任主导者,金融技术是您风控理念的主要支撑吗?
钟宇佳:技术只是工具,理念才是根本。风控不是拼代码,而是看你能不能从行业趋势、市场逻辑中洞察出真正的风险点。
我开发系统,是为了实现理念可视化、流程化。比如我们还研发了“企业战略投资风险智能匹配系统”,能将投资目标与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周期计划等维度自动匹配,辅助决策者优化资产组合。这些系统能够落地,是因为背后有一整套风控思维模型在支撑。
记者:从当下看未来,您认为中国企业最需要怎样的风控能力?
钟宇佳:三句话总结:前瞻性识别、动态性调整、制度性固化。
中国企业正越来越多地走向全球市场,面对的是复合型、不确定性的风险格局。单点的经验判断已不再足够,必须用系统方法提前布防。同时,也需要企业文化中真正建立“风险是资产的一部分”的共识,不能等出事才重视。
记者:您个人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钟宇佳:我正在带领团队推进一个新项目,叫“企业级风险治理架构自动化建模系统”。我们希望用数字孪生等技术,把企业在不同策略下的风险动态可视化。这是未来趋势,也是我想要留下的行业价值之一。
结语:
钟宇佳没有用“控制”来定义风控,而是用“设计”。在他眼中,风险管理不是消极防御,而是一种主动塑造价值的能力。这份战略定力,也许正是他脱颖而出的核心所在。( 刘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