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第十一届国际发明展览会暨第五届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大会(2025)在展会期间同步召开。会上,全球独角兽企业 500 强工程总架构师、中国发明协会独角兽企业创新分会会长解树江向与会嘉宾解读了《2025 UP中国隐形独角兽企业 500 强报告》并指出,有利于独角兽/隐形独角兽孕育成长的政策体系逐步形成。
当前,围绕科技金融进行的中央和国务院机构改革和部门调整完毕,加上最近一年内出台的一系列科技金融相关政策,为中国新一轮独角兽企业和隐形独角兽企业的孕育和成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科技创新支持
政策1: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明确支持原创性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鼓励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为核心技术驱动型企业提供顶层指引。
二、产业培育与指引
政策2: 聚焦培育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引导资源汇聚,为企业赛道选择提供战略指引。
三、市场环境优化
政策3: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竞争秩序,破除隐性壁垒,保障创新型企业公平竞争。
政策4: 释放内需潜力,培育服务消费增长点,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为创新产品提供广阔市场和资本支持。
四、企业产品推广支持
政策5: 直接支持独角兽企业产品推广,加大对其首台(套)装备等新产品推广应用的力度。
五、金融与融资支持
政策6: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引导银行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技术和产品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
政策7: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
政策8: 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政策9: 发展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优化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业务流程和定价机制,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与创业投资基金协同发展。
政策10: 完善并购贷款政策,支持链主企业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开展“补链”“延链”型投资,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政策11: 支持金融机构打造多元化接力式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扩大科技贷款投放,加大对科技创新债券投资承销力度。
政策12: 支持上市公司通过整体上市、定向增发、资产收购等形式进行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
政策13: 推进投资端改革,完善投资机构长周期考核,推动政府投资基金、国有企业基金、保险公司等长线资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重点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方向,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据悉,《2025 UP中国隐形独角兽企业 500 强报告》是第五个关于中国隐形独角兽企业500强发展的年度报告,该报告由创业伯乐全球独角兽研究院、北京隐形独角兽信息科技院,联合清华大学新质生产力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市场主体研究院共同发布。
根据《独角兽企业分类评价指南》(T/CAIS 001—2025),隐形独角兽企业评价标准为:1.公司估值2-70亿元人民币;2.拥有独创性或颠覆性技术;3.拥有难以复制的商业模式;4.成立时间5年左右;5.符合现行政策导向,不存在重大负面舆情。2025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排行榜采用国际投资界公认的隐形独角兽企业估值基本标准,并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数据基准日为202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