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个政策的重点是什么?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结合小编长期对该行业的研究,下面为您逐段解析小编观点。
(一)“补强城市快速充电网络。建设快充为主、慢充为辅、大功率充电为有益补充的城市公共充电网络,实现城市各类停车场景全面覆盖。开展交流充电设施、服役 8 年以上老旧设施、800 伏以下电压平台充电设施的更新改造。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重点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规划建设,适时打造具有示范作用的大功率充电应用城市和应用场景。到 2027 年底,全国城市新增 160 万个直流充电枪,其中包括 10 万个大功率充电枪”。
政策是既要又要的态度,一方面要实现城市停车场景全面覆盖,另一方面要老旧设备(即之前建设的800伏以下电压平台的充电设备)更新改造;这说明市场之前铺设充电桩比较多的品牌厂家就得进行设备更新改造,意味着哪些在充电桩品牌排行榜中市场占有率高的充电桩设备厂家压力增大,之前投放市场的基本都是800伏以下的充电桩设备。第三方面,这里指出要求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明确了2027年完成10万大功率充电桩目标,这就是说市场上之前占有率较高的设备里面是极度缺乏大功率充电桩的,政策明确要求建设大功率充电桩。为什么要做大功率的呢?假如你这时想投资充电站,充电设备又该怎么选择呢?
(二)“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更新改造。到 2027 年底,在高速公路 服务区(含停车区)新建改建 4 万个 60 千瓦以上“超快结合”充电枪,鼓励建设大功率充电设施”。
政策明确要解决节假日服务区充不上电充电排队充电慢等一堆问题,要求老旧设备改造成大功率充电设备,加快速度同时增加设备数量。
(三)“补齐农村充电设施建设短板。到 2027 年底,在尚未建设公共充电站的乡镇行政区至少新增 1.4 万个直流充电枪,其他地区根据需求进一步扩大建设规模,实现农村地区公共充电设施全面覆盖。”
政策目标是要求补齐农村短板,乡镇要建设充电桩的目标,并要求实现全覆盖。
(四)“提高私人充电设施建设规模。新建居住区要按规定在固定车位全部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满足直接装 表接电要求。”
(五)“持续扩大车网互动试点范围。重点推动车网互动(V2G) 这一新模式,到 2027 年底,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范围有效扩大,新增双向充放电(V2G)设施超 5000 个,反向放电量超 2000 万千瓦时。”
政策已明确车网互动的发展方向与量化目标,提出了新模式与数据能力的新要求。在此背景下,设备厂商和电站运营商应如何看待这一趋势?该不该积极跟进?

二、国家为什么选在这个时间点出台此政策?
当下,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直接带动了充电桩行业的爆发增长。与过去许多新兴行业类似,在行业爆发期,各路人马争相杀入,难免鱼龙混杂。最近几年,觉得有钣金价格优势的钣金厂商杀入充电桩领域;变压器、电力设备、开关、电源、线缆厂商们也觉得自身行业太“卷”,也纷纷跨界入场。这些与90年代中国手机市场很像,彼时国内一些通信行业、家电行业、计算机行业等企业跨界杀行手机市场,联想手机、夏新手机、波导手机、康佳手机、中兴等低价抢占国内市场,而2005年深圳华强北山寨机更低价野蛮抢占市场,期间国产手机企业普遍亏损,如波导亏损超5亿元、夏新亏损超6亿元。2007年智能机时代来临,技术驱动(智能手机普及、4G/5G)和市场竞争的洗牌形成如今格局。
同样,当前国内哪些名列充电桩品牌排行榜中市场占有率高的头部企业也基本没有盈利!充电设备市场更是低价不断挑战行业品质底线,大量“僵尸桩”、“故障桩”、“充电平台广告泛滥”等现象造成大量充电用户各种投诉。此时出台政策的引导方向目标很明确,大功率、车网互动,明确成为技术核心。加上充电桩设备强制认证,目的很明确逐步淘汰低端设备厂商;毕竟手机的话可以将就着用,充电站是靠运营赚钱的,故障率及充电体验都会影响电站投资回本及收益。
更关键的是,随着固态电池即将装车应用,目前市场上90%以上的充电站仍采用800伏以下电压平台,技术标准相对落后,已难以满足新一代电动汽车的快充需求。设备更新迫在眉睫,而在这个过程中,充电桩市场的竞争格局需重新洗牌——因此,有必要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技术标准与发展方向。
对电站投资人而言,他们并不清楚未来技术路线会如何演变,要选择什么样的充电桩厂家?选择充电桩厂家该参考什么标准?这次政策为电站投资人选择合作厂家做了明确指引,不能再按照市场占有率来选择了,因为过去市场占有率高的充电桩品牌,其设备在固态电池时代反而可能成为“负资产”,因为早期建设的充电站多是为续航300-500公里的电动车规划,而固态电池装车后,续航将跃升至1000-3000公里。例如比亚迪海豹EV,续航已达1875公里,支持12分钟快充80%——但这依赖于900千瓦级别的超充桩。纵观之前市场占有率高的厂家布的充电桩平均功率仅为45.5千瓦,900千瓦超充桩覆盖率只有0.3%,几乎是空白。类似当年手机行业从功能机到智能机时代技术变革,政策的目的要技术升级,迈向大功率超充与车网互动!

三、政策之后电站投资需要怎么选择充电设备厂家?
政策实施后,以往大规模铺设的低功率充电桩已明显难以满足当前市场需求。未来行业的发展将更多依赖于掌握高电压平台(800V及以上)、大功率超充技术以及车网互动(V2G)等前沿技术的企业,并逐步走向技术驱动阶段。同时,伴随固态电池逐步装车应用,将造成之前的市场占有率高的充电桩头部企业优势变劣势,因为充电速度无法匹配固态电池车辆需求。因此,需要选择大功率充电、车网互动(V2G)技术的相关企业,未来发展同时具备微电网、虚拟电厂、零碳园区等综合能源管理能力的企业值得考虑,毕竟充电站未来是要接入虚拟电厂等能源项目的。
四、目前市场上有这种契合度高的品牌吗?
有些一直把技术放在首位并拥有强大科研背景的企业,引起了小编的关注,如安徽中科智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科智充是多次被权威榜单评为“充电桩技术第一”的大功率超充领军企业,唯一一家以全系列核心发明专利为技术支撑的充电桩企业。更让人放心的是这家公司股东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与浙江大学在职专家教授组成,还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充电设备厂家为数不多)、行业内唯一【福布斯中国】榜单企业。下面带你分析下这家科技企业。
据了解,中科智充这家公司全系列直流充电产品早在2023年就已全面采用1000V电压平台,技术标准完全满足并超越了本次政策对设备更新的要求。据查中科智充拥有行业首个《分体式液冷超充》发明专利,行业首个《大功率充电设备单枪兆瓦级功率分配技术》发明专利和《充电堆全功率调度技术》发明专利,其兆瓦级超充单枪充电功率可达 1 兆瓦(1000千瓦),双枪持续充电电流达 2000A,重卡 15 分钟即可充电到 90%(约 300 度电池容量),支持双枪、三枪、四枪并充及跨桩并充,补能效率较传统快充桩提升近 4 倍。配合其发明专利智能功率分配算法动态功率调节技术,支持 99% 以上的存量车型及固态电池车型超充需求。可平滑演进、降低改造成本。充电效率提高了40%,运营成本降低了30%。
据小编了解,中科智充是行业率先提出2400kW兆瓦级大功率全液冷超充整体解决方案的,其让“充电5分钟,续航500公里”从口号照进现实。独家拥有《超充设备温控降损与能效优化技术》发明专利,中科智充大功率超充不仅能实现全局效率最优化,更能通过独家智能温控系统,将能量损耗降至最低,其桩体效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远超国家一级能效标准近2个点,每充电50度可减少1度电的浪费,意味着单桩每年可节省近2万元电费,为运营者大幅降低用电成本。对于拥有数十个充电桩的场站来说,这相当于每年省几十万元。
中科智充是国内最早布局并掌握车网互动(V2G)核心技术的企业,该公司持有行业首个《V2G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发明专利。持有行业唯一《分布式车网充放电服务的互动资源精准预测调控技术》发明专利,解决了海量电动汽车充放电行为难以预测和统一调度的核心瓶颈,能够精准预测并智能调控分布式储能资源,帮助电网“削峰填谷”,参与电网调峰,电站运营商可获取补贴及调度收益,比普通电站多赚钱。

中科智充全栈发明专利的技术储备与政策高度契合。除此之外,2025年6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25〕632号)中,明确要求加强技术升级、推广分体式设备及大功率优先分配策略,并开展单枪兆瓦级充电技术研究与应用,这也与中科智充的技术路线完全一致。此外,小编了解到,中科智充在微电网、零碳园区、虚拟电厂技术方面也拥有一系列发明专利支撑,与中科智充合作的电站投资人三五年之后还可以进入新型电力系统领域。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中科智充的行业优势日益凸显,其作为充电桩十大品牌技术头部企业和大功率超充龙头企业的地位与实力,与“三年倍增”行动方案的技术需求完美契合。另外小编推荐几家央企充电桩公司:例如许继电气、国电南瑞、中国普天等也值得考虑,合作起来也是比较放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