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总早!”“老张,昨晚的夜班辛苦了,数据都正常吧?”他一边走,一边和工人们打着招呼,声音不大,却总能盖过机器的噪音。这不仅仅是问候,更是一种默契,一种属于这个大家庭的独特语言,让每个清晨的忙碌都充满了温度。
谁能想到,这位在车间里如鱼得水的制造业“掌舵人”,最初的专业背景与汽车制造并无关联。但凭借对汽车及其精密零件的浓厚兴趣,他毕业后一头扎进了汽车制造业,从基层做起,在该领域一干就是十多年。
“那时候就是一张白纸,什么都得学。”肖鹿回忆道。为了看懂那些如同天书般的复杂图纸,他白天跟着老师傅泡在车间,满身油污,晚上则抱着厚重的专业书啃到深夜。手上磨出的水泡变成了厚实的老茧,脑子里的“门外汉”也渐渐成了能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创业之路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2020年,对肖鹿来说是人生的转折点。在经营自己的宁波市鄞州金本汽配有限公司之外,他还决定创立浙江金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带领公司开启了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全新征程。也是这一年,他做出了另一个让身边人惊讶的决定:在工作之余,入读浙江大学工商管理EMBA。“光懂技术不行,企业要发展,管理得跟上。我不能只带着大家埋头干活,还得抬头看路。”他深知,自己跨界的背景既是短板,也是一种独特的优势,文学素养让他更懂得“人”,而系统化的管理学习则能弥补商业战略上的不足。
然而,创业的路远比想象的要崎岖。公司刚起步,就遇上了疫情席卷全球,供应链中断,订单锐减,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办公室里气氛凝重,管理层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讨论着如何开源节流。肖鹿在听取了所有意见后,沉稳地提出:“越是困难,越要稳住核心团队。我们优先优化成本结构,保障基本运营,大家一起想办法渡过这个难关。”他主动带头缩减管理层薪酬,并暂停了部分非核心项目的投入。面对困境,他迅速调整策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线上,通过视频会议与海外客户沟通,研究各国扶持政策,规划疫情后的生产方案。那段时间,他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深夜。
“那时候,肖总几乎是以厂为家,他跟我们说,只要公司还在,就不会让大家没饭吃。这句话,比什么都暖心。”老员工张陆国说道。正是肖鹿的这份担当,让公司整个团队拧成了一股绳,硬是挺过了最难的时期。
在肖鹿看来,做制造业,就是做良心。有一次,一批价值不菲的产品已经打包完毕,准备发货,质检员在最后的复检中发现了一个极其微小的瑕疵,这个瑕疵不影响产品的基本功能,客户也几乎不可能发现。质检部门觉得可以通融放行,毕竟返工意味着巨大的成本损失。肖鹿得知后,却坚决要求全部拆箱返工。“我们做的是汽车零部件,关系到千万人的生命安全,差一点都不行!信誉比订单更重要,丢了信誉,企业就丢了根。”
正是这份坚守,为金本赢得了市场的尊重和口碑。渐渐地,德国客户主动找上门,美国验厂专家在考察后竖起大拇指,称赞“没想到中国中小企业的质量控制能做到这个水平”。如今,金本的产品不仅通过了严苛的IATF16949认证,还成功进入了知名车企的供应链。公司从最初的30人发展到200多人,年产值突破亿元,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但规模的扩大,并没有让肖鹿忘记初心。“肖总把我们当家人,我们把他当亲人。”这是员工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公司食堂的饭菜,他亲自过问;他记得住大部分老员工的姓名,在车间碰到时,会笑着问一句“家里都好吧?”;有员工提出改进工装的建议,他不管多忙都会认真听完,并让技术部门去评估可行性。“肖总常说,企业是船,员工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心里装着我们,我们心里就装着公司。”公司技术总监感慨道。
站在新的起点上,肖鹿的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随着柬埔寨工厂和波兰仓库的设立,公司的海外布局正在稳步推进。“制造业不容易,很苦很累,但总要有人坚守。我们要打造的是经得起全球市场检验的中国品牌,让世界真正认可中国制造的品质和信誉。”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车间的玻璃窗上。肖鹿站在窗前,看着眼前这片他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梦想的地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从“门外汉”到“掌舵人”,这条路他走了二十多年,未来,他还将带着他的团队,继续坚定地走下去。(王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