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前瞻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研究院推出AI驱动的科技伦理自动化评估工具,破解伦理与合规难题助力负责任创新
10月30日,2025国际前瞻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英国、新西兰、巴西、瑞士、德国的AI安全与治理专家及产业共论前沿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北京前瞻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研究院正式发布“灵度人工智能科技伦理评估平台”。该平台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科研机构与企业提供自动化、系统化的科技伦理分析与风险评估,有效解决当前人工审查模式效率低下、知识更新滞后以及企业合规成本高昂的行业痛点。
全球监管深化,人工审查面临瓶颈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各国纷纷加强相关领域科技伦理监管。我国先后出台《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等文件,将伦理审查制度化和法治化;美国、欧盟等也相继出台了《人工智能风险管理框架》、《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等重要标准与法律文件,持续加强对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规范。然而,传统仅靠伦理专家审查模式已难以适应科研快速迭代的需求,对伦理专家要求具备高效跨学科伦理审查以应对快速发展的需求等问题日益凸显。同时,企业也面临合规成本高、政策风险大等压力。
"灵度平台"采用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智能体、伦理安全自动化检测、价值对齐等技术,依托结构化的科技伦理与法律法规知识库,基于北京前瞻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研究院构建的人工智能伦理体系和百余项伦理评估要点,可对产品设计以及技术文档等进行深度解析,精准识别潜在伦理问题。平台已建成覆盖中英双语的科技伦理法律法规知识库与推理引擎,系统收录了中国、美国、欧盟、联合国等发布的科技伦理与法律法规、国际公约,涵盖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神经科学、脑机接口、医疗健康、生物安全、危险化学物质、核物质、自动驾驶等多个关键科学技术领域。同时,平台还构建了典型案例的风险数据库,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真实场景下的风险参考。
研究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伦理特设专家组专家曾毅院长介绍,该平台实现了三大创新:“一是审查效率提升,可以在极短时间快速辅助专家完成传统需要多学科、跨领域综合专家组完成的纯人工审查流程;二是知识更新及时,能够同步跟踪全球最新科技伦理与法规、标准的变化;三是极大降低企业合规成本,为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可靠的伦理风险评估服务。”
“人工智能助力科技合乎伦理道德向善发展, 人类专家与人工智能共同把脉科技创新”,曾毅院长进一步表示,该平台不仅是工具创新,更是伦理治理模式的变革。研究院将持续完善平台,携手全球产学研力量,共同构建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科技伦理治理新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