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倡议迈入第十二年之际,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双边经贸合作正以“数字驼铃”姿态重塑欧亚大陆的产业协作版图。2024年,中哈贸易额突破438亿美元历史峰值,其中农牧产品与技术合作以61.3%的同比增速成为关键增长极。这一成果背后,是一条从哈萨克斯坦广袤牧场到中国长三角的智能制造带,这条横跨5500公里的“数字天路”,正通过物流基建、产能互补与消费升级的三重协同,将两国的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动能。
当下,中哈合作正经历从“硬联通”到“软联通”的范式转型——当“光明之路”政策遇上中国数字经济优势,“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产能协同已进入“智慧融合”新阶段。
“沙漠白金”赋能:营养稀缺性与中哈农牧合作的供需共振
哈萨克斯坦作为世界面积最大的内陆国,其发展始终与“土地”和“生态”紧密关联。其广袤的国土横跨北纬40°—55°,不仅蕴含丰富的矿产资源,更凭借四季分明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原生态、无污染的广袤草原,成为全球畜牧业发展的黄金地带,孕育出以骆驼奶为代表的稀缺特色农牧产品。
与其他地区相比,哈萨克斯坦的驼奶产业产业的核心优势源于其不可复制的自然与地理条件:
其一,哈萨克斯坦北纬47°的草原上,生长着骆驼刺、骆驼藤等21种适合双峰驼食用的针叶植被,它们有助于提高骆驼体内自然分泌的解毒因子和类胰岛素,让驼奶营养更均衡。
其二,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人口密度仅7人/平方公里。广阔的活动空间,加之当地的游牧传统,让骆驼始终处于“野外采食,自然生长”状态,从根源上避免了集约化养殖可能带来的工业盐摄入问题
其三,每年九月份到次年四月份为骆驼丰乳季,由于已经过了多雨季节,哈萨克斯坦牧场的干物质更多,骆驼产出的奶脂肪更多,营养元素含量也更高。
随着“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哈农牧合作持续升级,哈萨克斯坦黄金奶源带的驼奶产品正通过跨境电商等新型通道加速涌入中国市场。数据显示,在2024年中哈农产品贸易额同比增长61.3%的背景下,富含天然免疫因子的哈国驼奶凭借其“高营养、低致敏”特性,在中国高端健康食品市场占有率两年内持续提升,成为继能源、矿产之后中哈贸易的又一战略增长点。
这种“中亚资源+中国渠道+数字营销”的协同模式,不仅填补了国内乳制品细分市场空白,更标志着中哈产能合作从大宗商品向高附加值健康产业的战略转型。

后疫情时代健康消费升级:稀缺性驼奶成营养医学新风口
在全球健康观念结构性转型的背景下,驼奶产业正经历从区域性特产到全球化健康解决方案的跨越式发展。世界卫生组织《2024-2030营养行动框架》指出,功能性食品需求年复合增长率持续走高。驼奶凭借其独特的生物活性成分组合,正在悄悄融入并改变全球健康消费市场的价值标准。
临床营养学研究证实,驼奶的生物学优势体现在三个维度:
免疫调节系统:每100ml驼奶维生素C含量达牛奶的9倍,乳铁蛋白达牛奶10倍,与现代科学中的“营养-免疫”调控机制高度契合;
代谢干预潜力:含胰岛素样蛋白及类胰岛素生长因子(52单位/L),其降血糖效应在《Diabetes Care》研究中得到验证;
神经-肝脏轴保护:独有P450解毒蛋白联合色氨酸构成“双通路排毒系统”,研究显示其可使肝脏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得到显著提升。
这些科学发现不仅推动了全球健康市场对驼奶营养价值的认可,也为扩大中哈驼奶产业规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据预测,2025年中国高端功能性乳制品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这种爆发式增长背后,是消费理念从“营养补给”向“精准健康干预”的深层转变,而源自哈萨克斯坦黄金奶源带、并通过中哈联合品控的优质驼奶,正成为连接传统游牧智慧与现代预防医学的超级载体。
随着大众健康需求持续升级与中哈科研合作不断深入,驼奶产业站在了由“产品价值认知”迈向“产业链协同升级”的新起点。这也自然推动了行业发展方向从营养概念宣传,转向覆盖原料、工艺与标准的全链条品质建设。

由“硬联通”到“软联通”:中哈驼奶产业协同树立品质标杆
当前,驼奶行业正经历震荡增长期,市场洗牌持续加剧,竞争焦点从早期的渠道扩张转向产品力、品牌力与渠道运营能力的综合比拼。随着消费者对驼奶产品标准、奶源纯度的要求愈发严格,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但行业仍面临痛点:电商端卖点多聚焦“真驼奶”,同质化严重且陷入低维价格竞争,且缺乏对高端标准的探索与跨国产业链的深度布局。

在此背景下,依托优质奶源带构建高标准品控体系的产业实践,不仅是品牌实现市场突围的关键,更成为推动中哈农牧产业协同的重要路径。在哈萨克斯坦北纬47°的黄金奶源带,牧驼山品牌参与建设的现代化驼奶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其中日处理能力超100吨的标杆工厂,不仅获得欧盟BRC认证,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驼奶加工基地之一。
这种产业升级背后,是两国在农牧领域标准对接的突破性进展。当地奶站建设标准、冷链运输等关键环节得到系统性提升。而采用德国GEA全自动生产线与低温干燥技术的深加工体系,则让驼乳铁蛋白等核心营养成分保有率达到国际标准RHB903要求。中哈跨境乳制品产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品质升级的战略转型。
牧驼山负责人王沁骋曾表示:“正如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所言:‘在粮食安全与营养健康成为全球议题的今天,跨国产业链的价值已超越贸易本身,正在重构区域发展的共生逻辑。’牧驼山的产业实践,恰是这一趋势的微观注脚。”在哈国,牧驼山的驼奶生产体系直接促进了当地牧民就业,带动牧民收入提升;而通过与当地的大学、研究所等展开科研合作,牧驼山也在一定程度上构建起贯通中哈两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在这一轮中哈合作产业升级的浪潮中,牧驼山作为深度参与两国产能合作的代表企业,不仅搭建起从哈萨克斯坦黄金牧场到中国消费市场的完整供应链,更通过技术标准输出与本土化运营,成为中哈合作的新范式。这种以高附加值农产品为纽带、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跨境合作模式,正是“一带一路”框架下“小而美”民生项目的生动实践。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