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赛开幕式上,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产业促进四处处长姜大宽出席了会议并致辞。在致辞中,姜大宽充分肯定了本届大赛的意义,并表示:海淀也将以本次大赛为新起点,持续优化产业生态,与各界同仁携手,以敢为人先的创新胆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开放包容的胸怀视野,共同书写具身智能的新篇章!

▍聚焦场景应用,推动机器人“真干活”
本届大赛紧密围绕北京市及海淀区打造全国具身智能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秉承“以赛促创新活力、以赛促场景探索、以赛促生态构建、以赛促产融对接”的宗旨,重点聚焦家庭服务、商用服务、工业制造、居家服务、安全处置等核心应用场景。大赛设置了具身智能模型能力挑战赛、具身智能场景应用赛、具身智能学术前沿与产业生态三大核心赛道,下设十余个细分赛项,共计近二十项独立任务,全面检验了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
自2025年6月启动以来,大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领军企业的众多高水平团队参与。经过7月至11月上旬的报名与初赛选拔,优秀团队于11月中旬会师决赛。决赛现场,各参赛机器人展现了卓越的技术先进性和场景适应性,竞争激烈,精彩纷呈。

▍各赛道竞技精彩纷呈,技术突破备受关注
本届大赛三大核心赛道各具特色,充分展现了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应用潜力。
第一赛道具身智能模型能力挑战赛聚焦“具身大脑”与“具身小脑”的核心能力突破。“具身大脑大模型能力挑战赛”是基于 RoboBrain2.0 模型进行微调优化与性能提升,围绕空间理解、感知理解、预测推理、任务规划等关键维度,考察参赛团队如何基于 RoboBrain 2.0 模型开展数据设计、模型微调与综合性能优化,旨在推动具身大脑模型的迭代升级,打造更高效、更精准、更聪明的具身“思考中枢”。

“具身小脑模型能力突破挑战赛” 则是基于 RoboBrain-X0 模型,探索机器人在真实物理场景中的执行操作能力,选手需完成真机数据采集、模型训练与现场任务等环节,旨在推动模型从算法层面的可行性走向物理世界的可用性,构建灵活可靠、可跨平台部署的具身“行动中枢”。
第二赛道具身智能场景应用赛聚焦智能体在物理环境中的感知、决策与行动能力整合,综合考察机器人多领域技术的协同应用能力。赛事划分为“自主完成”与“遥操作完成”两大类,围绕工业、商用、居家、应急处置等重要发展方向设置多个细分赛项。赛题设置高度还原真实工作环境,各参赛团队在车身检测、物料分选、关节组装、咖啡制作、药品拣选、物品递送等任务中展现了精细化操作能力。

现场竞技精彩纷呈,灵御智能团队在原料搬运(遥操作)赛项仅用1分钟完成物品搬用工作;在垃圾拣选(遥操作)赛项用时3分03秒完成了高速分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队与北京科技大学团队在车身检测任务中同台竞技,并双双顺利完成车身检测全过程;灵心巧手团队的机器人(自主完成)仅用时42S实现了工业场景下的关节组装,展现了出色的环境适应性。

第三赛道具身智能学术前沿与产业生态集中展示了多足机器人、轮足机器人、软体机器人等创新机构设计,以及视觉传感器、力控传感器、灵巧手等关键零部件的最新成果。参赛团队在产业生态组别中展现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凸显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强大活力。


▍智趣互动,共绘人机协作新图景
在决赛收官当日,中关村科学城公司进一步助推大赛热潮,在中关村创业大街重磅举办闭门 AfterParty——“人机共话・机甲盟友局”!活动不仅汇聚各路参赛精英,更特别邀请人形机器人、智能机器狗强势加盟,解锁多重科技互动新体验。
活动现场,“走进海淀”机器人走秀让硬核科技焕发视觉张力;“智敬未来”环节以机械之礼致敬时代创新精神;“萌宠互动”让机器狗化身治愈担当,带来憨态可掬的沉浸式互动。参赛选手在智能机甲的陪伴下,共聚一堂,围绕赛事亮点、行业前沿趋势、技术创新突破、未来应用场景展开深度对话与趣味碰撞。在这场打破人机边界的聚会中,以多元互动激活生态活力,实现具身生态的跨界融合,让思想的火花点亮更长久的创新之路。
▍结语
大赛的成功举办,全面呈现了中关村科学城在具身智能领域的科技引领实力与未来产业布局。它不仅是技术比拼的擂台,更是创新成果的展示窗、产业生态的连接器和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器。通过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大赛有力推动了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实用化、产业化进程,为北京乃至全国智能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贡献了“海淀力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