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气温骤降,叠加肺炎支原体感染、流感病毒、合胞病毒等各种病毒交叉感染,导致很多儿童再次中招。“孩子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刚治好一周,现在又发烧了,用了2天的奥司他韦也未见好转,一家人被弄的焦头烂额”,一位宝妈在社交平台上写道。
对此,专业医师表示:虽然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合胞病毒及新冠病毒等病原体在感染痊愈后会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但这些抗体只对同种病原体有效。如果是不同的病原体感染,依旧会再次引起生病。
对症用药,避免产生耐药性
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方面,西药显示出的耐药性是家长们尤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有的宝妈表示:以前孩子生病时用过阿奇霉素这种药物,今年冬天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使用时治疗效果就没以前的好。此外如果药不对症不但不能治病,还会产生副作用。
中药由于药效作用靶点多,作用途径多样,在耐药性方面相对较少,而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很多家长更愿意选择中药给治疗儿童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原院长孙增涛表示:流感病毒、新冠病毒、肺炎支原体这些病原体,在中医都属于“外感热病“的范畴,中医药在治疗外感热病方面,总结了大量的有效验方。比如麻杏石甘汤,达原饮,藿香正气散、宣白承气汤等,都是治疗外感病的有效方剂。
治疗外感热病,中药方剂大盘点
在治疗外感病中,《伤寒论》中的麻杏石甘汤必不可少。该方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四味药组成,方中麻黄宣肺平喘、杏仁止咳化痰,石膏清泻肺热、炙甘草和中益气。方中解表与清肺并用,宣肺与降气结合,以清、宣为主,共奏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之效。
麻杏石甘汤之所以备受推崇,除了药效明显外,其治疗外感病的法则也充分体现了“中医智慧”,即:不管何种病原体,进入人体造成感染后,首先想到的不是把人体当成战场直接与病毒搏杀,而是通过药力的组合,将外邪(病原体)通过发汗、咳痰等方式排出体外。
藿香正气散,也是医家治疗外感热病的常用方剂,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当外邪袭肺(变为热邪)没有被及时排出体外,则会循经下行,由热邪会化成湿邪。湿邪裹身就会出现头痛、昏重、浑身酸痛等症状。藿香正气散作为祛湿第一药,则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达原饮作为《温疫论》的代表方,每逢传染疾病盛行都会被医家所采用。当热邪进入人体后,除了化为湿热外还会化为湿寒。现代研究表明:达原饮对于治疗体内的寒湿有效。达原饮与藿香正气散并用,可以彻底的清除体内的湿邪。
《温病条辨》中的承气汤,更是医家治疗外感病的常用方。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在治疗外感侵肺的外感病时,肺肠同治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宣白承气汤作为攻下剂,既可以开宣肺气,又可以通里攻下,可以直接借助大肠的力量将外邪赶出体外。
从《伤寒论》的麻杏石甘汤到《温病条辨》的宣白承气汤,都是历代医家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疫病情况以及临床效果,将有效的方剂存留、无效的方剂扬弃,历经实践与检验而存留的有效验方,正是中医智慧的体现。
化湿败毒颗粒,集诸多名方之长
那么,有没有可以集合众多名方于一身的方剂呢?答案是有的,这就是化湿败毒颗粒。作为防治新冠的有效验方,该方是由黄璐琦院士率领的国家中医医疗队,在临床诊疗方案基础上,通过多位国医大师、专家等共同研讨最终优化而来。
化湿败毒颗粒,共由14味中药组成。当外邪侵肺后出现的发热症状,方中麻黄、赤芍、生石膏(麻杏石甘汤)可有效应对。当热邪进入人体化为湿邪,产生痰多、咳嗽等症状,半夏、麻黄、生石膏、葶苈子(藿香正气散、达原饮)可来缓解。当湿邪下行肠道,导致肠道出现腹泻/便秘等症状,大黄、杏仁、藿香、苍术(麻杏石甘汤、宣白承气汤、藿香正气散)等药物可奏效。
化湿败毒颗粒秉承着“开门逐邪”的同时,充分利用这些中药中“消炎”、“抗病毒”的有效成分,消灭体内残存的邪气(病原体)。同时方中的黄芪等药物,还可提升人体的正气(免疫力),真正做到了攻守兼备、全面防治。
由于中药复方存在“多成分、多靶点、多效应”的特点,为了把化湿败毒颗粒的作用机理说明白,讲清楚,研究人员在化湿败毒方中鉴定了343个化学成分,在化湿败毒方的入血成分中鉴定了60个原型成分和66个代谢产物,最终《源于化湿败毒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抗病毒和抗炎活性成分研究》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
《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作为与《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细胞》(Cell)齐名,在世界上被引用最多的综合性、跨学科出版物之一。研究结果在《美国科学院院刊》的发表,用科学的语言、循证医学的证据说明白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让世界认识了中医药疗效,加速了中医药走向国际。
最后,专业医师提醒:对于任何疾病,预防都是首要的。接种流感疫苗仍是预防流感有效的手段之一。在使用药物治疗方面,任何药物都需要在医师指导下,对症用药,切勿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