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4年1月18日 —— 今日,备受瞩目的“中国杰出雇主2024”榜单正式揭晓。拜耳中国连续第六年荣获“中国杰出雇主”认证,并跻身榜单前十。这一殊荣不仅彰显了拜耳在雇主品牌建设包括企业文化、健康福利、数字化体验等方面的杰出表现,亦进一步巩固了拜耳作为生命科学行业领导者在人才市场的领先地位。
拜耳荣获“中国杰出雇主2024”奖杯
拜耳集团处方药事业部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周晓兰表示,“我们很荣幸连续六年上榜‘中国杰出雇主’,这是对拜耳人才战略和人力资源实践的重要认可与激励。一直以来,拜耳相信员工们都有潜力成为公司的创新者、变革者。为了赋能他们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使命的共生共融,拜耳积极打造多元包容的工作环境,优化健康福利方案,并以数字化助力员工可持续发展。在华140余载,拜耳希望继续携手行业多元人才,激发企业活力,加速在医疗健康与农业科技领域的突破性创新,共筑一个‘共享健康,消除饥饿’的美好世界。”
构筑多元包容平台,助力人才彰显真实自我
2021年,拜耳提出雇主品牌宣言“本色自我,成就拜耳”(Be You. Be Bayer.),鼓励拜耳人自在做自己,与拜耳共成长。在现今充满挑战的环境中,拜耳珍视每位员工的独特才能,为其提供多元包容、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平台,也赋予他们与公司并肩创新、追求卓越的勇气与信心,一同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消费者和种植者。
在雇主品牌宣言的引领下,拜耳坚持弘扬多元企业文化(DE&I, Diversity, Equity & Inclusion),践行包容理念。通过构建跨领域、可持续的合作体系以及营造公平的环境,使得多元化人才间的差异驱动公司创新,碰撞出更多活力。自2022年起,拜耳每年定期举办丰富的多元文化日活动,以增进员工对多元、平等和包容内涵的理解。2023年,拜耳围绕DE&I进一步开展了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包括艺术流派趣味测试和午餐学习会等,在引导员工向内自我觉察,自由迸发人才力量的同时,也提供不同人才相互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深入拥抱多元、理解平等、感悟包容。
升级健康福利战略,切实传递员工关爱
拜耳高度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福祉,持续践行数字化体验与人文关怀兼备的健康福利战略。基于不断优化的健康福利体系,拜耳希望以赋能与关爱的双重助力,全面推动员工、家庭和职场的风险和健康管理,提升员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已推行十余年的爱·福利计划便是其中的最佳举措之一。拜耳通过爱·福利计划支持弹性、个性化的福利选择,以满足员工和家人在风险保障、身心健康和生活平衡等各方面的多样化需求,截至2023年已覆盖逾两万位拜耳员工和四万位员工家属。与此同时,爱·福利计划也在持续优化迭代,旨在帮助员工更好地关爱自己、关爱家人,让家成为员工更坚实的后盾。例如,为满足员工照顾父母、子女和亲属的需求,2024年1月起,拜耳推出全新假期类型——家庭关爱假,适用于员工的配偶、父母等亲属生病需要照顾或子女无人照看的情况,让每个员工家庭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关爱,达到工作和生活的健康平衡。
引领数字化趋势,全方位优化职场体验
为了顺应时代变化和未来发展需求,拜耳将数字化工具充分融入员工招聘、入职及培训等流程场景,优化全周期、全流程人才体验,促进搭建灵活敏捷、协作共赢、互相信任的团队。
针对潜在人才,拜耳于2023年初推出了拜耳中国全新雇主品牌IP形象“拜小U”,它的身影积极活跃在“线上”及“线下”的招聘一线,以更立体、多元、有温度的形象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拜耳。而针对招聘阶段的面试及候选人筛选,拜耳则积极运用AI面试准确了解候选人在岗位相关能力项的匹配度,实现更高效、客观的人才选拔工作。
此外,拜耳也通过数字化平台和创新人才发展项目帮助员工在入职后了解自身发展需求,学习所需能力。拜耳推出的“英跃”线上培训系统,凭借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的领导者成长和发展。系统会提供“处理员工负面情绪”“工作迟交”等可能真实发生的情景供领导者模拟演练,并提供及时的反馈、指导和改进建议等。
拜耳“中国杰出雇主2024”领奖现场
拜耳大中华区及拜耳处方药事业部中国及亚太区人力资源副总裁王彤表示,“六度荣获‘中国杰出雇主’认证是对拜耳积极建设雇主品牌的充分肯定,也成为拜耳广纳行业多元人才的金字招牌。拜耳不会停下追求持续创新、打造卓越雇主品牌的脚步,未来将继续秉持‘本色自我,成就拜耳’的理念,以人为本,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充分发挥潜能、展现自我的机会,共同助力成就‘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的蓝图。”
关于拜耳
拜耳作为一家跨国企业,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健康与农业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公司致力于通过产品和服务,帮助人们克服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和老龄化带来的重大挑战,造福人类和地球繁荣发展。拜耳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并对业务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集团还通过科技创新和业务增长来提升盈利能力并创造价值。在全球,拜耳品牌代表着可信、可靠及优质。在2022财年,拜耳的员工人数约为101,000名,销售额约为507亿欧元。不计特殊项目的研究开发投入约为66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