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心理压力与情绪冲突也在逐渐增加,使现代人承受着越来越多的精神压力,心理健康也成为国家与人民日益关注的问题。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和随后产生的各种身心影响,使更多的人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并希望获得外界的支持和帮助。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的患者数量高达数千万,有超过2亿人需要介绍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上述背景下,近年来我国心里咨询行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本次采访的王爱萍女士是心理咨询行业的佼佼者。王爱萍女士现任北京木兰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经理,已经在心理教育与咨询领域深耕多年。她的专业背景是教育心理学,擅长认知行为疗法的个体咨询和结构派家庭治疗。王女士专注于家庭教育领域的心理课程开发与咨询技术提升,致力于支持更多的人关系和谐、家庭幸福,获得成功满足、轻松快乐的人生。王爱萍表示:“作为心理咨询行业的从业者,首先要深入理解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其次,要熟悉不同的人在不同背景下的各种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从而才会具备诊断心理障碍的能力,并了解不同障碍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同时,咨询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倾听能力,能够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并提供有效的咨询和支持。此外,还需要客观地评估现实和目标之间的差距,通过建立科学的治疗目标和计划,帮助患者改善消极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使患者不断获得力量,增长本力,才能最终结束治疗,走向健康。治疗师、咨询师永远是助推器,而不是主力。来访者/患者才是整个过程的中心和所有成果的主力。”
作为国内知名的心理健康咨询专家,王爱萍还强调了技术的重要性。她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心理咨询”的模式使传统心理咨询摆脱时间、地域、价格、接待能力的限制,促进了心理咨询服务的便利化,扩大了服务的覆盖范围。不仅如此,智能化技术也成为了心理咨询行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心理咨询机构和企业可在线下心理咨询场景添置服务机器人,在线上心理咨询场景布局虚拟助理,打造无人客服,为求助者、来访者提供初级的接待与简单问题的回复。企业还可以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分析来访者及求助者的语音语调、面部表情,评估其情感状态及情绪起伏,为咨询师的咨询诊断提供判断依据。人工智能技术在心理咨询领域的应用将在一定范围内有助于心理测评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使一部分心理健康工作变得简单便捷。
王爱萍的先进理念在她担任产品经理时得到了充分体现,她不仅带领团队搭建了公司的产品体系,研发了系列课程和独立的咨询流程;还结合智能化技术,自主研发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成果,这些技术推动了公司的心理咨询方法智能化转型。
在结束专访时,王爱萍对公司与行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并向年轻的心理咨询师提出了建议。她鼓励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创新的思维,不断追求卓越,关注时代的变化并结合个案背景,让自己掌握的技术更落地更贴心。心理咨询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我们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提升自我胜任能力,帮助更多的人获得健康和快乐。有能力帮助他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们帮助来访者/患者“破茧”,让他们顺利“走出来”,成就他们的“化蝶”之旅,也成就我们自己的事业梦想。(文/张思思)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