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IQAir发布《2023年全球空气质量报告》。报告数据汇总自全球134个国家和地区,共计7,812个地点的30,000多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
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仅7个国家达到世卫组织PM2.5指导标准,92.5%的国家和地区未达到标准;中国内陆城市年均PM2.5浓度在连续5年逐年递减后,于2023年首次增加,达到32.5µg/m³。
报告重点内容摘要
全球仅7个国家达到世卫组织PM2.5浓度指导标准(≤5µg/m³):澳大利亚、爱沙尼亚、芬兰、格林纳达、冰岛、毛里求斯和新西兰。
2023年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5个国家分别是: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塔吉克斯坦、布基纳法索,年均PM2.5浓度为世卫组织指导标准的9~15倍多。
(2023年污染最严重国家排名前10)
134个国家和地区中,未达到世卫组织PM2.5指导标准的有124个,高达92.5%。
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位于中亚和南亚地区,印度共有4个城市上榜,其中位居榜首的是印度的贝古萨赖。
在本报告历史上,加拿大首次成为北美洲污染最严重的国家,北美洲污染最严重城市有13个位于加拿大。
东南亚几乎所有国家的PM2.5浓度都有所上升,气候条件和跨境雾霾是主要影响因素。
非洲地区仍然有1/3的人口无法获取空气质量数据。
中国空气质量数据分析
中国内陆城市年均PM2.5浓度在连续5年逐年递减后,于2023年首次增加,达到32.5µg/m³,与2022年相比增长了6.3%。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年均PM2.5浓度都有较大增幅。
(中国主要城市近5年空气质量历史数据)
北京年均PM2.5浓度从29.8µg/m³上升至34.1µg/m³,增加了14%;上海年均PM2.5浓度从25.4µg/m³上升至28.7µg/m³,增加了13%;广州年均PM2.5浓度从21.3µg/m³上升至23.5µg/m³,增加了10%。
(中国主要城市2023年月均PM2.5浓度)
报告指出,中国70%的空气污染排放可归因于燃煤发电,其次还受到沙尘暴、煤炭生产、工业、生物质燃料燃烧和交通的影响。过去6年,全球范围实施空气质量监测的国家和地区的数量稳步增长,但各地政府在运营监管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很多地区空气污染严重,但空气质量监测力度却明显不足。由公民科学家、研究人员、社区倡导者和当地组织提供和管理的低成本空气质量监测器,在减少全球空气监测网络差距中成为很有价值的工具。
IQAir全球CEO Frank Hammes表示:“洁净、健康、可持续的环境是一项基本权力。世界仍有许多地方由于缺乏空气质量数据,导致迫切的行动被延迟,人们持续承受不必要的痛苦。空气质量数据可以拯救生命。在有空气质量报告的地方,就会有人采取行动,推动空气质量改善。”
《2023年全球空气质量报告》基于134个国家和地区的地面监测站测量的PM2.5数据,报告的数据由全球各地的政府机构、研究机构、非营利性组织、大学和教育机构、私营企业以及公民科学家共同运营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