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尔纳,英国籍坦桑尼亚裔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董宇辉,“行走”的文化传播者,“与辉同行”直播间主播。当古尔纳跟董宇辉同框,会发生怎样的反应?
据媒体报道,3月5日,76岁的古尔纳首次来到中国,之后他与中国作家格非、毛尖、孙甘露、莫言接连展开了文学交流。3月12日晚,古尔纳走进“与辉同行”直播间,开启了“诺奖作家古尔纳中国行”的最后一场线上活动,与董宇辉围绕故乡、文学、阅读等话题展开对谈。
直播中,古尔纳说,文学的美好在于阅读别人的故事时,会发现自己也在其中。超过五十万观众的反应,似乎也印证了这点:一场直播下来,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古尔纳作品第一辑(含《天堂》《来世》《赞美沉默》《最后的礼物》《海边》),在抖音电商平台上累计售出2.2万套,共计11万本图书。
一场高质量线上跨文化交流,吸引一堆文学爱好者观看,带动一波“古尔纳热”和小众书籍热销,这大概就是文化之美遇见文化之美后的链式反应。
对读者而言,这是一种发现,以直播为窗口,发现文学大家的魅力,发现严肃文学的魔力,也发现文学对自身的吸引力;对作家和出版社来说,这是一种收获,作品被更多人看见、阅读和喜欢,意味着各方都能在“知识输出-知识汲取”的链路打通中得到价值满足。
作者与读者这样直播为媒的“双向奔赴”,无疑是在为“以直播之力助文化之兴”做加法。
古尔纳与董宇辉畅聊文学和故乡
文学拥抱直播,“播”动读者心弦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迟子建接受采访时,回顾了自己文学创作40年的心路历程,还专门提到,自己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在董宇辉推荐之前,累计印量是60万册,“今年达到500万册销量,确实出乎意料”。
她随后表达了对连接起作者和读者的抖音电商平台、活跃其间向读者推荐优质读物的董宇辉的感谢,“感谢一个爱书的年轻人和一个关注文化的平台,把一本书推荐给更多的读者。”
《额尔古纳河右岸》因董宇辉在抖音上的直播带“书”而爆火,不是偶然事件。
自去年以来,知名作家走进抖音直播间,就成了“破圈”现象。作家梁晓声、麦家、余华、苏童等就曾做客直播间与董宇辉对谈,引起大量观众的线上“前排围观”。董宇辉带动老牌文学杂志《人民文学》和《收获》“出圈”,也被业内视作文学杂志拥抱直播的标志性事件。
文学拥抱直播,既是对直播内容池的丰富,也是对文学影响面的拓展。
近年来,知识类直播以其“清流”形象得到了许多网民追捧,当直播跟文学、阅读、人文思考相关,自然也会带来直播间内容层次的升维。
可以看到,那些含“文”量高的直播间里,总蕴藏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2022年6月,董宇辉在带货《额尔古纳河右岸》时曾动情地说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次充满了对力量、对生命、森林、流水、落叶、日月、清风、苔藓、起舞的萨满,由衷深沉、不知所以,但一往情深地爱。”在带货《月亮与六便士》时说:“不要忘了平淡生活里除了扎破皮肤的刺,其实还有原本让你魂牵梦萦的诗与远方。”这些都曾扣动很多读者的心弦,拉升了他们的文学审美。
而文学跟直播产生“交集”,也能为文字拭去堆在书台上的积灰,使得其光芒“照破山河万朵”。
揆诸现实,拥抱直播,非但不会损害文学的调性,还能用文学的力量去带动文脉的赓续、引发思考的碰撞。
在3月6日跟格非、毛尖相聚抖音@上海译文出版社旗舰店 的直播间对谈时,古尔纳就谈起了痛苦——“随着生命经验的增加、记忆的增长,你的痛苦也会增多”;谈起了故乡——“乡愁并不意味着远离家乡,而是失去家园”……这些无不启人深思。而启人深思,正是文学价值延展的过程。
文学是人文思考的引路人,直播是意趣同频的连接场。文学拥抱直播,其实是在用一颗心灵唤醒无数颗心灵,用一种思考启发更多种思考。在“播”动读者心弦中,“直播带货+文学”会释放出远超“带货”本身的深层次价值。
借势直播,带动图书行业焕新发展
文学拥抱直播,是知识传播路径因时而新的应有之义:这样向新而行,可以给文学注入更多源头活水,也可以为图书行业带来更多向好机遇。
书是人们进步的天梯,承载着知识、文化、智慧。只不过,多年来,很多好书都离大众有些“远”,落入孤芳自赏的境地。许多知识的流通,困在传统的图书销售渠道中。
但情况正在起变化。过去一年,超过10位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入驻抖音,越来越多出版社也开通了抖音直播间,就昭示了出版行业跟直播行业共融的新趋势:当一位位作家通过直播跟书友互动,当一本本书挂上直播间商品橱窗,图书销售市场正在迎来结构性重塑,整个行业也迎来更多新契机。
图为《2023抖音电商助力出版社线上发展》数据内容
文化知识传播通常存在“认识-认同-认可”的渐进式过程。直播间就可以成为好书跟读者相遇的平台:跟用户直面和直连下的强互动、快反馈,能重塑作家、作品和读者、市场的关系,拉进二者的距离,增强其间的粘合度。这样一来,用户可以通过直播“先认识作者,再认同作品,后认可价值”,并为认可买单。
本质上,直播带“书”带动图书销售链路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拓展:以往出版商卖书,读者只能看到“书”,现在直播带“书”,读者还能看到“人”——可以跟作者互动,可以听他们讲述,得到心灵抚慰与精神满足。这印证了凯文·凯利的预言:“在未来三十年,所有有形的产品,都会变成无形的‘动词’,产品将会变成服务和流程。”
如今,直播已“加载”起了图书出版行业新销售渠道的属性:跟线下卖场比,直播带“书”可以搭建书商、作者、编辑和读者沟通的桥梁;跟传统电商比,直播带“书”可以通过评论、弹幕等实时互动方式给出版社即时的图书热度反馈。
“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是为借势。眼下不少出版机构就将直播作为拓展业务增量的渠道,作为打造爆款书籍的途径,作为展示品牌形象的窗口。
就拿这次发起主办“诺奖作家古尔纳中国行”活动的上海译文出版社来说,在直播带货兴起的背景下,它就持续布局抖音全域兴趣电商,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展示和推荐图书,得以拓增量、扩影响。
出版社发力转型,平台提供助力。由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发起的名人名家知识活动“大有学问”,就曾多次携手余华、俞敏洪、蔡国强、马未都等文化名人创作“有获得感”的直播和视频内容集;抖音电商推出的“全民好书计划”则持续发挥平台优势,助力名家、出版社和图书知识作者发展,让更多新书和好书到读者身边。数据显示,2023年,抖音电商全年售出图书超4亿单,平均每天有超200万本图书通过抖音短视频、直播间、商城等渠道来到读者身边。
越来越多迹象显示,直播带“书”,正搅活图书出版业一池春水——好书是有灵魂的,直播正以连接为方式让书的灵魂唤醒更多的灵魂。
在12日晚古尔纳跟董宇辉对谈时,直播间评论区里有不少网友说:“靠近智者,大有收获”“真正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纷纷为心有所获而下单购书。
可以肯定的是,这样呈现文化魅力的场景越多、为汲取精神食粮买单和为找到价值同好付费的人越多,“以直播之力助文化之兴”的图景就越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