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月8日都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亦是我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今年,四川省以“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不仅展现四川非遗的深厚底蕴,更不断推动文化遗产融入大众日常生活。
在这片沉淀了深厚文化的土地上,千年来飘荡的不仅有诗句与书香,更有浓浓酒香。川酒,作为中国白酒的重要流派,以其独特风味、卓越品质和文化底蕴,在白酒行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拥有“双国保”的水井坊不仅拥有连续600年不间断酿造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井街酒坊遗址(现为水井坊博物馆),还拥有被誉为“600年活着的传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水井坊始终以传承与创新发扬白酒文化,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展现自身独特的标杆领导力。
悉心传承,守护品质展现匠心新发展
1998年,水井街酒坊科学考古从窖泥中分离出的一号菌群,成为滋养水井坊600余年生生不息的独特品质密码。经过600余年的不间断酿造,水井坊的活态窖池培育出了以一号菌群为代表的协调均衡、丰富多样的微生物类群。它们在窖池中代代繁衍,生生不息,成为水井坊产品品质的生动注脚。为了提升产品品质,水井坊与中科院微生物所真菌学重点实验室白逢彦团队展开合作,利用前沿生物技术研究水井街酿酒古窖池中的“一号菌群”。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水井坊充分了解“一号菌群”的习性特点,并结合相应的技艺、原料和储存工艺调整,使“一号菌群”在发酵和生香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同时,水井坊持续完善自身“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传承人谱系建设,持续加大对非遗技艺传承的保护激励,提升非遗展示传播力度,多渠道、多维度促进非遗技艺的保护传承,提升非遗技艺的影响力。截至2022年,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7人,传承人已发展至第9代,谱系明晰,传承有序,保护得力。
2023年,水井坊在中国酒业协会、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的指导下,联合两大协会共同发布了《水井坊古窖池保护性生产规范》。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第一份详尽的古窖池保护性生产企业标准,《水井坊古窖池保护性生产规范》的编制以“活态的保护是水井坊生生不息六百多年的基石和保证”为使命,以600余年传承守护古窖池的经验为基础,集合酿造生产、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从窖池管理、人员管理、生产保护、开发利用四个维度编撰而成。凸显了水井坊守护这一微生物“活态价值孵化器”的经验积淀和初心写照,是中国白酒尤其是浓香白酒活态文化发展与保护的积极探索。
开拓创新,融合体验深耕非遗保护新模式
在传承品质之外,水井坊还将品质优势与美学体验融合,发起国内首个由品牌牵头,行业协会中国酒业协会、白酒教育机构源坤及行业专家,共同打造的白酒知识传播平台——白酒学坊。据了解,白酒学坊举办以来,已有超过80个行业,接近2万名消费者体验了白酒学坊课程。今年以来,白酒学坊在苏州、广州等重点城市落地。目前已有超过 8000 人参与,均是核心目标消费者。白酒学坊将白酒文化深入到各行各业,让来宾在线下色香味韵的场景中体验白酒作为传承数千年的文化符号和社交介质的独特魅力,完成从品质到美学的认知。
保护非遗最好的方式,便是传承与创新,让文化“活起来”。“水井街酒坊遗址”是国内外现存最完整、年代最早的酒类考古发现之一,先后三次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拥有“中国白酒第一坊”的美誉。致力于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保护的水井坊,不仅守护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赋予文化遗产新的生命,更通过现代方式创新让非遗真正“活起来”。馆内通过还原真实的酿造过程,“活态”展示了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水井坊成立了白酒行业第一支非遗保护基金——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水井坊非遗新生专项基金。基金会以专业的运作机制,致力于通过拉近漆艺、陶艺等非遗(文化)与大众生活的距离。近年来,水井坊非遗新生专项基金还支持了锦江区“非遗在社区”系列活动,共开展7场活动服务人数5000余人。
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传承,水井坊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取得了标志性的成就。通过创新发展和现代融合,水井坊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水井坊将继续肩负起非遗保护的重任,推动传统技艺的现代化和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