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趣岛课程教研团队与戏曲老师共同打磨教学内容的场景
(截图来源于央视新闻频道,仅参考使用)
据央视画面显示,记者曾走进兴趣岛广州总部,现场有70多个直播间同步运转,涵盖直播授课、课程录制及教研研讨等多个环节。报道特别呈现了兴趣岛教研团队与京剧尚派第四代传人邢继文老师共同打磨《贵妃醉酒》唱腔教学的场景,以及与书法教师逐字优化笔法演示的过程,体现出针对中老年人学习特点的内容精细化设计。

兴趣岛课程教研团队与书法老师共同打磨教学内容的场景
(截图来源于央视新闻频道,仅参考使用)
此外,央视镜头还记录了兴趣岛组织的手机摄影线下创作营活动,多位中老年学员携带设备在公园实地采风,交流拍摄技巧,展现其主动参与兴趣实践、追求高品质精神生活的状态。

兴趣岛手机摄影线下创作营采风现场
(截图来源于央视新闻频道,仅参考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央视并未将其简单归类为“在线教育”或“老年电商”,而是置于“银发消费提质升级”与“服务供给加速转型”的宏观叙事中。这一定位,让不少行业观察者感到意外。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兴趣岛已累计研发30门精品兴趣课程,在线学员超3500万人;2025年平台课程总播放量突破1亿小时。摄影、瑜伽、太极等课程广受欢迎,戏曲、书法等传统文化类内容关注度亦显著上升。
在采访中,兴趣岛联合创始人刘艺表示,用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这既是市场的真实需求,也是一份社会责任。她认为,借助现代化教学方式和数字平台,可以让传统艺术真正“活”起来,融入现代生活。

兴趣岛联合创始人刘艺接受央视新闻记者采访现场
报道还提及兴趣岛在师资筛选上的严格标准——坚持“不名师不开课”,要求讲师具备10年以上从业经验、国家级或行业顶尖资质、1000+真实教学案例等多项条件。以2024年“唱歌训练营”为例,团队历时半年从400余位声乐教师中最终仅签约2人。
同时,平台采用独创的“十道工序”磨课体系,一门课程平均经历10轮以上修改;并推行“三师伴学”模式(主讲名师+班主任+社群助教),形成“教—管—伴”服务闭环。2025年上线的声乐课完课率达82.27%,远超行业均值。

图片源自兴趣岛声乐课程打磨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兴趣岛于2025年10月正式成立“兴趣生活研究院”,旨在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探索,推动兴趣学习向科学化、系统化发展。

图片源自兴趣岛兴趣生活研究院揭牌活动现场
此次央视报道被视为对兴趣岛长期坚持专业内容深耕与用户导向理念的认可。报道指出,这一实践不仅回应了“积极应对老龄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等国家战略方向,也体现了服务供给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升级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