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职队伍建设是企业安全工作的核心要素之一,而安全工程师又是专职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其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明确指出,要构建人才聚集高地,积极培养企业安全生产复合型人员。那么这种通业务、晓方法、知对错、明管理的复合型人员,就是卓越安全工程师。
那么,一个安全工程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扮演好什么样的角色,才可堪“卓越”。我国知名安全工程师秦栋盛认为,其应当从内外两个方面考量。从自身内在来说,应当具备三种能力,从工作外在来说,应当扮演好七种角色。通过这种“内+外”“3+7”的模式,为企业安全工作夯实人才基础,企业也可以此为依据,进行卓越安全工程师培养。
秦栋盛提到:“从安全工程师内在来说,其应当具备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安全管理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事前的预见能力、事中的过程管控能力、事后的应对灾变能力。其中,这三种能力又渗透着‘专业知识、人际交往、透过表面看实质’等大的管理能力。”
安全工作的核心是“风险控制”,原则是“预防为主”,基础是“责任落实”。秦栋盛认为,对于“物”,要有风险感知能力,充分识别风险点、危险源、现有状态、引发后果及物的险兆事件。对于“人”,要具备特征感知能力,充分识别组织文化、管理体系、生理心理因素、现有行为、引发后果及人的险兆事件等;作为卓越安全工程师,过程管控能力是基本要求。他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此为依托,与其他人形成合力进行管控。与此同时,卓越安全工程师还需学会与各层级人员高效沟通,推动领导层、管理层和基层共同协作,确保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预见能力和过程管控能力是在事故发生前必备的能力,而在事故发生后,安全工程师的应对灾变能力将被考验。秦栋盛提及,作为一名安全工程师,需要有编制高水平应急救援预案的能力。在事故发生后,能迅速启动预案,并通过训练有素的应急演练,迅速行动与响应。在实际应对中,安全工程师应根据预案灵活变通,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应急救援与处置,以最小化事故损失。
“在具备三种能力的基础上,从安全工程师外在来说,其应当扮演好必要的角色,确保其既不失职,也不越权。具体来说,这几种角色就是决策的谋士、发热的火种、体系的设计师、方法的教练、监督的镜子、救火的专家、结果的裁判。”秦栋盛表示。
安全工程师在职业中需扮演多重角色,其中之一是充当“谋士”。在与领导层沟通时,应基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运用“木桶”理论分析企业安全现状,提出解决方案,为领导层决策提供选择;其次,安全工程师还需要成为“火种”,在工作中激发他人的热情。通过身体力行,树立自身的安全威信,以此影响他人,引导团队朝着安全方向努力;作为“设计师”,安全工程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设计安全体系文件和工作方案。要依法合规,结合企业实际,设计高质量、易操作的文件,为企业实现安全管理提供支持;在“教练”角色中,安全工程师不仅需设计方案文件,还要确保基层员工能够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案。通过教授、培训和解读,增强基层一线的安全意识和执行能力;扮演“镜子”角色是另一个关键任务,确保设计的文件和方法得到有效执行。这需要通过监督,像镜子一样反映出实际执行的状况,而这个责任不仅仅是卓越安全工程师的,全员都有对安全工作的检举权利;安全工程师还要成为“专家”,具备应急专家的能力。在面临灾变时,冷静处理、沉着应对是必要的,协助指导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最后,安全工程师还需要担当“裁判”角色。在问题或事故发生后,按照法规,科学合理地分析原因,明确责任,并提出处理建议,履行裁判的责任。
在当前迅速发展的安全工程行业中,培养卓越安全工程师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面对的安全挑战愈发复杂和多样化。在构建一个卓越的企业过程中,卓越安全工程师的角色显得至关重要。期待未来,这些卓越安全工程师将成为整个行业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建设更加安全可持续的社会贡献积极力量。他们的专业知识、跨学科综合素养以及持续学习的精神将成为推动行业前行的引擎,助力构建更加安全、可持续的未来。(文/庞彦韬)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