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而冠,风华正茂
“我就天天睡不着,很痛苦。我一静下来,脑子里就会有很多难过的东西……”
说这句话的,是外表看起来轻松有活力的演员黄景瑜。
他在不久前播出的《极限挑战》中袒露,自己常因精神内耗而失眠。
在这期节目里,黄景瑜等几位明星嘉宾来了一场“睡眠大作战”,在争夺和挑战中捍卫自己宝贵的睡眠时间。
节目的形式就像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隐喻——不知从何时起,睡个好觉,逐渐演变成一场需要严阵以待的“战斗”。
与睡眠缠斗的,不仅仅是我们每个普通人,还有致力于“让每个人睡得更好”的品牌。
这期《极限挑战》就来到了占地320亩的慕思超级工厂,这里是慕思智慧睡眠产品的诞生地。随处可见的智能机械臂,深藏不露打败睡眠障碍的奥秘。
事实上,对于慕思来说,这场直面全民睡眠问题的“战斗”,已经进行了20年。
“健康睡眠系统”,非“一张床垫”
时间回到二十一世纪初。彼时的东莞,已是“世界工厂”,当时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东莞塞车,全球缺货。
得益于生意往来,家居产业重镇东莞厚街与海外市场开启密切联系。
2004年,慕思在东莞创立,进入高端寝具市场。
那个时候,随着现代床垫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家庭,中国的床垫行业可谓野蛮生长。
国外品牌长期垄断着中高端市场;国产品牌则鱼龙混杂,大打价格战,而且生产制造多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加工阶段,自动化程度低。
整个行业对产品的理解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更多着眼于产品本身,陷在乳胶、弹簧等材料层面的产品迭代,导致生产出来的大多是功能单一的产品,同质化明显。
而慕思在成立之初就以不一样的方式切入行业,从人的需求出发,提出了“健康睡眠系统”的理念。
睡眠问题的成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每一个难眠的普通人身上,都有着时代的印记——不仅与个体的健康、压力、工作及生活责任息息相关,更与整个时代的经济活动、社会环境、文化观念引发的集体变革密不可分。
一个好睡眠的本质,也是一个“系统”,它并非单纯的时长,而是只有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中睡眠期、深度睡眠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才能够大大的减少疲劳。
因此,解决睡眠问题需要的是一个“系统工程”,寝具是重中之重,但绝不止于“一张床垫”。
从一开始,慕思就把格局打开,从大健康这个更高的维度出发,并不把自己定位于一家寝具品牌,而是“为健康睡眠而生”,引进全球健康睡眠理念和寝具设计理念。
这决定了此后20年里慕思持续进行“健康睡眠系统”倡导、传播健康睡眠文化的决心和行动。
2018年,曾有媒体做过一期“拯救睡眠”的封面故事,提到尽管睡眠是占据人生三分之一时间的头等大事,可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也不重视它。“就像我们在筹划假期时,会费尽心思地选择出行线路、寻访美食地图,但恐怕鲜有人主动思考,如何让自己在旅途中睡个好觉。”
也就是说,睡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件常被现代人忽视,乃至从未深入了解的事情。
针对此,慕思连续十多年与中国睡眠研究会密切合作,共同发布健康睡眠白皮书,以期唤起全社会对睡眠问题的关注与探寻。
在传播健康睡眠文化领域,慕思提出了“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睡眠文化,通过睡眠音乐、微电影等方式进行诠释和传播,还坚持打造“3.21世界睡眠日”、“8.18慕思全球睡眠文化之旅”等公益倡议活动。
深耕健康睡眠领域多年的慕思深知,改变国人的睡眠现状应从认知出发,让健康睡眠的观念转化为追求睡眠健康的内驱力。
睡眠文化在进阶,这是解决国民睡眠困扰的第一步。
而要想打造一套具备个体特征,但又有最大公约数的睡眠问题解决方案,还离不开底层的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作为支撑。
“智造”,现代床垫的灵魂
东莞厚街镇的街头,几乎每隔几百米就能看到一个家具企业的广告牌。
慕思从这里几千家的家具品牌里出发,二十年间,逐渐成为中国健康睡眠的头部品牌,靠的不仅是它独特的品类定位,还有它与众不同地走出了一条高端化、数字化、国际化的道路。
这其中有东莞家具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
慕思诞生之初,珠三角力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撕掉“代工”“低端”等标签。投身其中的慕思积极拥抱创新,向上迎合庞大的消费升级需求。
当然,也有眼界的开阔。
慕思把眼光投向国外——在美国,寝具行业已进入成熟期,前五大床垫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接近70%,它们均为某一细分技术的奠基者,例如席梦思的螺旋弹簧床垫、丝涟的压缩棉花床垫、舒达的连续螺旋弹簧床垫等。
相比之下,国内床垫行业虽然整体市场规模已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一,但因为起步较晚,集中度低,前几大品牌的市占率在当时都不到20%。究其原因,是产品力和关键技术的缺乏。
不管是产业转型的时代背景,还是美国领先同行的经历,都在告诉慕思,投入技术立足于科研,才是脱颖而出的关键。
在技术的快速进步上,慕思的打法是做“健康睡眠资源的整合者”,跨国、跨行业、跨学科引进先进技术。
包括组建“慕思研发梦之队”,它由世界各地睡眠学、面料学、人体工程学多领域的顶级专家组成,如著名足球运动员C罗的睡眠教练Nick Littlehales、著有《睡眠革命》一书的尼克·利特尔黑尔斯等,他们就像“外力大脑”,用自己的专业为慕思的科研创新出谋划策。
也包括材料的跨界整合。比如2007年,慕思引进3D材质,打造可完全水洗床垫;2017年,慕思又引入尖端材料太空树脂球,作为3D系列的又一核心材质。相比弹簧层往往只能舒缓垂直方向的压力,太空树脂球能够360°释压,进而带来无可替代的舒适性。
而要让这些全球领先的跨界资源落地,真正“为产品所用”,意味着它不能由普通的工厂来完成。“智能制造”也被提上日程来。
2010年,慕思测试技术服务中心投入建设,占地面积3500平方,设有电气实验室、纺织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和物理机械实验室四大科学试验室。400多套检测设备,500多项测试项目,在严格把控之下,床垫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细致的考究和测验。
例如在床垫实验室,不同软硬度的床垫会经过30000次,每次1400牛顿压力(相当于140公斤体重产生的重力)的滚压疲劳测试,完成后仍然能保持原有性能才算合格。
2015年,慕思又在数字化转型上跨了一大步,斥资15亿打造了一座参照德国工业4.0标准的智能工厂。
这也是让本次《极限挑战》明星嘉宾震撼的地方:高度自动化的车间内,床垫不落地、不交叉、不迂回,在一条流水线上搬运、翻转,一气呵成,过去的脏活、苦活、累活,基本都由机器包揽。车间里的女工也多了起来。
目前世界上领先的智能工厂多是柔性生产线,可兼顾批量生产和个性化定制,慕思同样采取了这样先进的制造理念。
同一条慕思生产线上,每张床垫的大小、规格、材料有可能完全不同,前一张床垫可能属于“李先生”定制,后一张则属于“王小姐”。
而这个智能工厂的落地,也是通过整合世界范围内的行业资源。当时全球的工业4.0智能工厂,虽然在汽车和家电行业已经有了一些应用,但在软装行业还无先例。慕思只能一家一家找到国外的软件公司、机器人公司,再加上中国的服务企业完成了解决方案。
如果说慕思拥有睡眠黑科技,那么工业4.0智能工厂绝对是其中之一。它的投产,某种程度上,也为慕思步入AI时代的智慧睡眠领域,铺平了道路。
站在二十年的起点上
世界又变了。
最近几年,AI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狂风巨浪”,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了许多行业。
已将产品卖至世界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慕思,敏锐预判后“乘风而上”,积极投身到这场AI带来的科技革命中。
早在2017年,慕思便逐步联合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开始了AI床垫的研发。2022年,慕思集结了百号人的“智慧睡眠事业部”成立。
最近,麻省理工学院成为了慕思睡眠科技共研合作方之一,和慕思一起在针对睡眠领域的多项科技进行研发,涵盖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脑慢波助眠、情绪调整与助眠、睡眠监控、AI技术应用等。
从团队的规模可见慕思在AI睡眠解决方案上的决心。这是因为慕思的初衷是“让每个人睡得更好”,而AI将成为关键武器。它勾勒出一幅未来图景:AI睡眠产品就像一位“睡眠秘书”,理解千人百态的睡眠状态,并提供服务。
在经历八次更迭后,今年慕思最新发布的“AI智慧床垫”T11PRO,核心亮点是搭载了慕思自研的“潮汐算法”。
潮汐,代表自然规律与生命的律动,意味着这款AI产品是完全从人的需求出发,让床适应人,而非人适应床。
当人躺在床上,AI床垫便开始精准感知肩、背、腰、臀、大腿、小腿六个核心部位,再结合不同身高、体型、此时的睡姿,润物无声地自动调整到最适配人的状态。
人还是像以前一样睡觉,但睡觉的过程中被AI床垫妥帖地照顾到了,而且还是“千人千床”。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在慕思的第二十个年头,它站在了AI新世界的起点,用AI重新定义睡眠,并决定继续向AI技术深水区进阶。
一个人的20岁,是最有朝气、成长快速的时候。对一家企业也是如此。
今年是慕思20岁的“生日”,它对着万家灯火再次许下心愿:让人们睡得更好。
一盏盏的灯火,是一个个希望。无论是一年一度的生日,还是每天日出而出、日落而息,都在灯火一亮一熄间发生,在交替间人们期待走向更好的生活。
这或许是国人对美好生活最朴实的定义,也是慕思的使命和愿景。
好好睡一觉,我们和慕思都将再次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