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与里斯战略咨询全球CEO、中国区主席张云分别从代际传承与历史经济的视角,为中国商业的创新之路提供了深刻洞见。尽管两人并未直接对话,但他们的观点却在“批判传统、重构创新”的底层逻辑上形成默契共鸣,共同勾勒出一幅中国商业进化的未来图景。
俞敏洪在演讲中,直面老一代企业家的局限与使命。他坦言:“我们这一代人年龄越来越大,尽管仍有锐气,但很难再诞生DeepSeek这样的创新。”他强调,年轻一代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环境中成长,其突破能力源于“无传统束缚”的思维模式,而老企业家的价值在于为创新提供资源与稳定性支撑,“如同航船的压舱石”。他呼吁老一代企业家“重用年轻人,甚至将股权分给他们”,以实现企业的持续进化。
与此同时,张云在另一场以“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论坛上,从历史纵深切入,提出了一个颠覆性观点:“中国过去千年间有近800年是全球最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四大发明,而是丝绸、茶叶和瓷器三大品类创新。”他以宋元时期海关史料为据,指出这三大品类贡献了当时外贸收入的89%,而四大发明相关产业占比不足3%。“它们才是那个时代的‘iPhone’,将全世界的黄金白银源源不断运到中国。”
张云强调,现代企业应从中汲取的核心启示是:创新的终极目标不是技术崇拜,而是完成“从实验室到账本”的商业化跨越。他呼吁中国企业通过新一轮品类创新,打造像丝绸、茶叶和瓷器这样的标志性品类,以推动中国经济迈向新的高度。
尽管两人身处不同场次,但他们的观点却在“批判传统、重构创新”的主题上交汇。俞敏洪对代际权力的重构与张云对历史叙事的重估,本质上都在挑战既有的认知框架。张云则从历史案例中提炼出“品类创新”方法论。两人的实践与理论相互映照,共同揭示了一个商业真理:真正的创新需要打破认知茧房,既需要年轻人打破陈规的锐气,也需要从历史深处打捞智慧。
两场论坛,两种视角,却在同一主题下形成深刻共振。俞敏洪的“代际共治”与张云的“品类革命”,共同指向中国商业文明的未来——它既需要年轻人打破陈规的锐气,也需要从历史深处汲取智慧;既是对传统的批判性扬弃,更是对未来的建设性开拓。在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这种“破界对话”或许正是中国商业迈向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