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我国灵活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在促进经济增长、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在2亿人左右。同时,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全国新就业形态人员达8400万人。技能劳动就业与灵活就业备受关注,尤其是不久前,京东、美团等灵活就业人员相对集中的平台,陆续出台政策,提出为灵活用工人员缴纳社保,保障他们的相关权益。有观点指出,当下凭借技能劳动实现灵活就业正成为一种新就业趋势,是新时代青年就业人群的选择,后续或有更多企业加入灵活用工人员的社会保障投入中,这也将为选择新就业灵活就业的年轻人提供动力。在众多灵活就业选择里,“电子竞技指导员”作为Z时代集科技、热爱于一体的新职业正崭露头角。得益于数字科技的发展,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对电子竞技并不陌生,他们热爱电子竞技体育,能够利用竞技技术提供技能服务以获得全职或兼职的更多可能,相较于送外卖、送快递等传统灵活就业形式,“电子竞技指导员”这类将“兴趣”与就业结合的个人技能劳动服务提供,更契合青年技能劳动者的需求。
青年新消费选择;“电子竞技指导”服务
作为兼具文化传播属性与数字娱乐经济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竞技不仅是当前各一线城市彰显城市特色和创新能力的核心巨擘,更是驱动“文旅+科技”深度融合、赋能城市品牌全球化传播的关键动能。电子竞技在如今不仅是青年文化的重要符号,更是千亿产值的庞大数字产业链。
依托电子竞技体育,该领域的服务行业“电子竞技指导”服务因玩家需求而生,包括:新玩家迫切加入竞技游戏并获得更好竞技体验的需求、成熟玩家技能提升、战术指导和组队训练的需求等等。相关从业者认为,“电子竞技指导”服务是数字经济时代文娱服务的升级,是数字服务的典型样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电竞产业全球化浪潮下的新型服务经济模式。
从“游戏”到“竞技”,电子竞技领域的服务行业消费逻辑已经完全转变。传统游戏消费主要以虚拟道具购买为主,而电竞消费则更强调技术与服务的价值。电竞职业选手李晓峰指出:“电竞的胜负取决于技术、策略和协作,无法单纯通过金钱解决。”这种竞技属性使得玩家更倾向于付费获取专业指导服务。例如,美国电竞指导服务收费为每小时30-50美元,英国为20-40英镑,而国内目前仅为10-30元/小时,市场增长空间显著。
据了解,当前电子竞技指导服务在年轻人群中的渗透率极高,正成为青年消费的新蓝海。有相关数据曾经统计过,在中国电竞用户中,18-30岁群体占比72.6%,是电竞消费的主力军。这群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展现出与传统体育爱好者截然不同的消费特征:他们愿意为提升游戏体验付费,为专业化服务买单,为技能价值投资。据了解现阶段,电竞用户在寻找电子竞技指导服务时,消费超过200元的人群占比已经超过50%。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电子竞技指导市场规模已达140亿元,用户渗透率从2019年的7.3%跃升至23.8%,预计2025年将突破300亿元。
数字灵活就业新代表:“电子竞技指导员”
事实上,作为早已列入人社部新职业目录的“电子竞技指导员”已经是不少青年就业的选择。电子竞技指导员主要是运用专业知识技能,提供游戏策略指导、实战训练、心理辅导等服务的数字职业。作为 “新数字职业”,“电子竞技指导员”为青年灵活就业提供了全新的选择。据中国音数协电竞工委发布的《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电竞指导员从业者规模已超过50万人,其中 “90 后”“00 后” 占比达 82%,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36%,呈现明显的年轻化与高学历化特征。“电子竞技指导员”相关就业遍布全国的一二三线等众多城市,北京、上海、江苏、西安、广州、成都、重庆等地为从业人员高密度聚集区。另外,山东、浙江、安徽、湖南、辽宁等地的电竞小镇建设也带动了周边省市的电子竞技就业发展。
当前,“电子竞技指导员”职业具有 “线上接单、时间自由、技能变现” 的特点,非常适合青年群体。某电竞服务平台调研显示,电子竞技指导员的兼职从业者每天约能提供6—8小时不等的服务,平均月收入超过3000元是很普遍的,而技术水平更高的 “电子竞技指导员” 月收入可以超过8000元。
随着电竞入亚及电竞奥运会举办等一系列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电竞指导员”或将成为连接大众娱乐与职业竞技的关键桥梁。这个新兴职业群体不仅重塑着青年新消费与就业的新形态,更可能在数字全球化进程中,让“技能拥有者”遇见“数字经济”,产生“技能劳动新价值”的创新体现。相关行业专家表示,电子竞技指导员作为数字经济就业新范式,将能为下一步的青年灵活就业写下新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