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生物医药与人工智能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据统计,中国生物医药研发管线数量占全球比例从2014年的6%跃升至2024年的27%,创新药研发正加速从“跟跑”向“领跑”转变。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制造基地,东莞已聚集超500家生物企业,覆盖创新药及高端仿制药、医疗器械、体外诊断等多个产业集群。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新引擎”。在此背景下,东莞市数字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莞数字集团”)与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光药”)达成战略合作,依托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及华为云技术能力,以高可靠算力和行业大模型推动智能制造与研发效率双突破。
作为东莞市政府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东莞数字集团以建设运营人工智能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使命。其打造的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是全国首个面向制造领域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现已建成100P国产化智能算力集群,部署自然语言、计算机视觉、预测三大基础大模型,以及制造知识、制造视觉两大行业模型。该中心依托华为坚实的软硬件基础底座,基于制造企业共性需求,为企业提供充足AI算力、AI开发平台和大模型算法服务,助力企业以低成本实现高精度模型训练。
依托华为坚实的软硬件基础底座,以及充足AI算力、AI开发平台和大模型算法服务,东阳光药乘着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的“东风”,携手华为云积极探索DeepSeek在研发阶段的落地应用,借助AI东风,传统药物PCC筛选周期从三年缩短至两年,节省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动物实验次数减少30%-50%,药物研发坐上效率快车。
轻松部署DeepSeek,让研发链更短
生物医药领域,研发是重中之重。众所周知,新药研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前期在专业知识搜索、数据收集方面人力投入大,需要行业大模型专业能力支撑。这为DeepSeek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DeepSeek的开源特性以及强大的模型能力,既能够有效满足东阳光药在研发方面的AI业务需求,也使其避免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不过,东阳光药的DeepSeek落地并不容易,上线时间紧,并需要可靠的咨询方案,以及端到端的模型部署服务,从而避免因高峰并发调用导致应用不可用,这些难题一度成为东阳光药推进DeepSeek应用的阻碍。
在东阳光药落地AI战略的关键时刻,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联合华为云技术团队提供了DeepSeek实施咨询、方案设计及部署服务,组建重保阵型,保障DeepSeek的上线。东阳光药使用华为MaaS昇腾云服务实现DeepSeek快速接入东阳光药HEC-Finder平台进行新业务开发测试,7天内即完成了上线。
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东阳光药还通过昇腾云服务提供稳定可靠、便捷的独立部署DeepSeek,同时合作构建数字员工(日常内容)专利检索(专利引用)、知识库(专业知识),提升了平台在复杂推理任务中的精准度,优化医药研发过程中数据处理流程,提升研发效率,有效缩短了药物研发时间。
AI加持,助力新药研发提质增效
除DeepSeek接入之外,东阳光药依托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在药物分子筛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东阳光药已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药物分子筛选与优化体系,覆盖虚拟筛选、分子生成、ADMET预测、FEP结合自由能计算及药代动力学(PK)性质预测等多个重要环节。
该体系的建立,使得东阳光药能够从分子结构优化与生成、药物分子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等成药性性质的预测、分子与靶点蛋白结合亲和力的精确计算等多个维度,全面评估和筛选药物分子,从而显著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基于GAT算法,东阳光药还开发了PK药代动力学模型,精准预测药物药代动力学特征,显著减少动物实验次数30%-50%,并提高临床一期试验的成功率。
AI+药物设计模型陆续的发布及应用,切实提升了东阳光药医药研发的效率,节省了大量成本。在AI加持下,传统药物PCC筛选周期从三年缩短至两年,节省了三分之一的时间。首款通过AI技术开发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新药HEC169584已成功申报临床。这一成果标志着东阳光药在AI辅助药物研发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未来更多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AI为笔,绘就智能制造新图景
东莞数字集团与东阳光药的合作,是国有企业赋能实体经济、技术平台链接产业生态的典型实践。通过城市级大模型中心,东莞正构建“算力普惠化、技术场景化、生态开放化”的智能服务体系,为制造业与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化落地的完整路径。
未来,随着算力普惠与模型迭代的持续推进,更多企业加入这一生态,东莞有望成为全国“AI+产业”融合的创新高地,“智造东莞”的蓝图正加速变为现实。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