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产业政策支持、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推动下,中国制造业正向着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方向加速转型。其中,作为工业自动化应用最早、最成熟的领域之一,汽车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正呈现迅猛的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业规模为1.51万亿元,截至目前已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 11.4%。对此,拥有超过20年行业经验的汽车智能制造专家张建伟表示:“汽车制造智能化升级趋势势不可挡。装备供应商唯有将数字技术、制造优势与市场优势相结合,持续夯实自身的创新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而出。”
张建伟自2003年进入汽车装备制造行业,现任博飞特(上海)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担任博飞特旗下上海富朗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上海苏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的总经理,长期致力于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创新应用。博飞特(上海)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9月成立,是中国领先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荣获“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等多项殊荣,在行业内具备显著的竞争优势和影响力。
在张建伟的领导下,博飞特逐步构建起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技术体系,并在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智能输送设备、工厂信息自动化系统、机器人先进制造技术等多个关键工艺环节形成了自主研发的完整技术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博飞特公司已获得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11项,软件著作59项。对比国内同行,博飞特在核心工艺设备的稳定性、系统集成能力和柔性制造水平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多车型混线生产系统、智能输送与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张建伟以其主导建设的上汽通用武汉工厂侧围线项目为例:“这是一条完全自动化、高柔性的生产线,可支持6种车型的混线生产,整线配备84台机器人,并全面部署了转台柔性切换技术、AGC智能物流系统与机器人视觉识别抓取系统等先进技术,实现了从上下料到装配全流程的无人化作业,其产能最高可达每小时65台车身。”他特别指出,目前国内多数汽车整车厂的白车身焊装线平均产能节拍在40至60 JPH之间,而能在实现多车型混线的同时达到65 JPH,已属国内顶尖水准,甚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不仅体现了我们在系统集成、柔性控制和精密工艺方面的技术实力,也标志着国内智能制造装备在高复杂度项目中已具备较强的全球竞争力。”张建伟说。
张建伟指出,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制造企业对高柔性、高节拍、高精度的智能生产线需求日益增长,这为本土制造装备企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战略窗口。他指出:“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必须在关键装备和系统集成能力上掌握核心话语权。”此外,张建伟还特别强调管理系统优化和人才队伍构建的重要性。他认为企业领导者应具备“系统思维+全球视野”,既能够洞悉政策方向,又能掌握技术路径,以敏锐的前瞻判断引领企业选准方向、夯实根基,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汽车智能制造装备业仍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张建伟认为,中国企业完全具备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后发引领”的潜力。“国家政策的支持、市场需求的拉动、数字技术的进步,正构筑新的增长曲线。”他呼吁更多企业把握时代机遇,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强化数字能力建设,积极推动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步伐,助力中国高端制造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