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理财文化万里行,基金走进千万家。欢迎大家搜索【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关注“防范洗钱风险”主题投资者教育活动,解锁更多理财知识。
黄金,自古以来便是财富的象征。因其色泽璀璨、价值稳定,既是普通民众眼中的保值佳品,也被视为规避风险的“硬通货”。然而,正是这些特性,让黄金成为不法分子眼中的“洗钱利器”。当非法资金披上“黄金”的外衣,看似正常的买卖交易便成了掩盖罪恶的遮羞布。那么,不法分子是如何利用黄金进行洗钱的呢?普通投资者又该如何防范呢?
本文将深入剖析利用黄金洗钱的运作链条、危害及防范之道,带你看清“贵金属”背后的黑色交易。
案例1:帮别人购买黄金要谨慎,小心落入洗钱陷阱
4月份,家住陕西西安的刘女士报警称,其被不法分子冒充熟人诈骗5万余元。接警后,民警迅速查明不法分子利用诈骗来的钱财疯狂购买黄金,于是,民警迅速赶到山东某地某黄金珠宝店,并成功抓获涉诈犯罪嫌疑人6名,查扣涉案黄金9公斤。
经过分析,民警认为这并不是单人作案,背后应该是有团伙,于是,顺藤摸瓜,警方成功锁定以林某(化名)为首的黄金洗钱团伙,长期以来,此团伙多个省市作案,并形成了“买、运、销、兑一条线”的诈骗套路。民警不辞劳苦,奔赴九省、直辖市、自治区陆续抓获涉电诈犯罪嫌疑人20名,扣押涉案车辆3台,查扣涉诈黄金6.25公斤。
后来,经过仔细盘问,以刘某、宋某为首的特大黄金洗钱团伙,从2023年底起勾结境外电诈犯罪集团,利用电诈资金购买黄金进行洗钱,民警也掌握了他们利用购买黄金洗钱的套路:首先是通过网络等途径招募人员,另外进行不同的分工,分别负责黄金的购买、运输、承兑等工作,涉案人员分布较广,涉及全国10余省、直辖市、自治区,涉案金额巨大,达6000余万元。目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审理中。
案例2:情侣:39万巨资购买黄金,实为诈骗洗钱
今年初,一对打扮入时的情侣来到一家金店,张口就要购买2斤黄金,面对这样的“泼天富贵”,店员刚开始还颇感欣喜,但随后却感觉有些可疑。这是怎么回事呢?
3月份的一天,杭州市一家售卖黄金饰品的店铺来了一对奇怪的情侣,两人进店后,一不问价格二不看成品,一进来就直奔黄金饰品柜,张口就要购买1000克价值80万元的黄金。
一向较为聪慧的店员小李,此时多了个心眼,她见两人频繁查看手机,还不断催促要快一点,想起来前不久她参加的反诈培训,暗自思忖这可能是“洗钱”行为,于是立刻报警。
而面对民警的询问,这两人表示,黄金是买来给“舅舅”过生日的,可“舅舅”的信息,两人却一概不知,随后的调查中,民警又在两人的多张银行卡中,发现了一张与外省警方正在侦办的诈骗案相关联的银行卡。
经审讯,两人承认了自己为诈骗团伙做“洗钱”的犯罪事实。目前,两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典型洗钱手法解析
虚假交易套现:诈骗团伙诱导受害者购买黄金后,通过物流、跑腿等方式转移实物。比如李某某受雇在京购买50万元黄金,每单获利2万元,最终因掩饰犯罪所得罪获刑。
空壳公司掩护:犯罪分子往往会注册珠宝公司,通过虚开发票、伪造交易记录将黑钱混入正常经营流水等。
现金交易隐蔽:利用现金购金规避银行监管。央行新规明确,8月1日起现金购买黄金超10万元需上报大额交易报告,此举旨在切断现金洗钱通道。
为何黄金会成为洗钱工具?
黄金之所以被洗钱者青睐,源于其独特的属性:
1、价值高度集中,便于携带转移
相比现金,黄金更易隐藏和运输,尤其适合跨境转移非法资金。例如,一名洗钱者若要转移1亿元非法资金,需用行李箱装约250公斤现金,目标显眼;而换成黄金,仅需25公斤,可轻松通过行李托运、人身藏匿等方式跨境运输。
2、全球流通性强,变现渠道多元
黄金在全球范围内均可交易,无论是正规金店、银行,还是地下市场,都能快速兑换成现金。即使是没有标记的“裸金”,也能通过熔炼重铸改变形态,抹去原始来源痕迹,让非法资金“洗白”后难以追溯。
3、交易环节监管存在漏洞
在部分地区,黄金饰品店、典当行的小额交易无需登记身份信息;一些小金矿、冶炼厂的原料收购环节缺乏规范,为“黑钱”流入提供了可乘之机。
4、价格相对稳定,抗风险能力强
与股票、数字货币等资产相比,黄金价格波动较小,能避免洗钱过程中因资产贬值导致的损失。对于洗钱者而言,黄金既是“资金转换器”,也是“风险缓冲器”。
织密三层“防护网”,避免跌入黄金洗钱陷阱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防止跌入黄金洗钱陷阱,需要监管部门、黄金经营机构和个人共同防范,或缺一不可。
1、监管部门:织密制度“防护网”
完善登记制度:要求所有黄金交易(包括零售、回收、质押)必须登记买卖双方身份信息、资金来源及用途,对超过一定金额的交易进行实时上报。
强化跨部门协同:海关、市场监管、公安、银行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大额黄金交易、频繁跨境黄金流动进行联合核查。
打击非法产业链:重点整治无资质黄金回收点、地下冶炼厂,严查“水客”走私团伙,切断洗钱渠道。
2、黄金经营机构:守住交易“第一道关口”
严格身份核验:金店、典当行等机构在开展业务时,必须通过身份证、人脸识别等方式确认客户身份,对“多人次、小金额”的可疑购买行为保持警惕。
留存交易痕迹:完整记录黄金的重量、成色、来源及去向,对回收的黄金饰品、金条进行编号登记,确保可追溯。
履行报告义务:发现可疑交易(如现金购买大量黄金却拒绝说明用途),及时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告。
3、个人:提高警惕,拒绝“帮忙”
不参与陌生黄金交易:切勿为了蝇头小利,帮他人代买、代卖黄金,避免成为洗钱“工具人”。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或回收黄金时,选择银行、知名金店等有资质的机构,保留交易凭证。
同时要举报可疑行为:发现有人大量收购黄金却拒绝登记身份、或频繁进行小额黄金交易,可向公安机关或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结语:黄金的珍贵,在于其历经千年而不变的稳定与纯粹。当它被用作洗钱工具时,便失去了原本的意义。防范黄金洗钱,不仅是监管部门的责任,更需要每一个市场参与者的警惕与配合。只有让每一笔黄金交易都暴露在阳光之下,让非法资金无处遁形,才能守住黄金的“清白”,让它真正成为财富的守护者,而非罪恶的帮凶。这不仅是对金融秩序的维护,更是对公平与正义的坚守。
(文中案例来源于:央视新闻:《电诈又出新套路!洗钱披“金”外衣警民联手截断“黑金”链条》,2025.4.28;光明网:《大量购买黄金成电诈“洗钱”新形式》,2024.4.1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详阅基金法律文件。该文章仅限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开展投资者教育,未经授权禁止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以任何形式进行传播、剪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