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光大信用卡中心以“防范电信诈骗”和“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为抓手,通过构建“线上+线下”“宣教+防控”的立体化工作格局,以一系列贴近民生、精准有效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行动,为构建和谐金融环境注入实践力量。
扎根基层:把金融安全送到村民家门口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影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社会问题。根据公安部最新编写的《2025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面对诈骗技术不断升级的现状,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公检法、冒充领导熟人以及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及征信等10种类型电信网络诈骗高发。
为了将“事后打击”转变为“事先防范”,更好地守护个人尊严与家庭幸福,光大信用卡中心于7月积极采取行动,将金融安全防线延伸至基层,走进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玉甫上营村委会,开展反诈宣传教育活动。
活动现场,光大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易拉宝、展板、短视频循环播放等形式,直观呈现冒充电商客服、虚假投资理财、刷单返利等高发诈骗手法及防范要点。以“不听、不信、不转账”为核心原则,工作人员提炼出“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未知链接不点击、转账汇款多核实”的防诈口诀,并通过真实案例拆解诈骗套路。
此外,针对防范意识相对薄弱的银龄群体,工作人员采取“一对一”防诈宣传,通过“养生骗局”“冒充子女求救”等典型场景的讲解,让抽象的防骗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一位村民在听完“冒充亲属借款”的案例讲解后,心有余悸地表示:“上次接到我孙子出事的电话,差点就转账了,现在我心里有数了。”这种“接地气”的宣教模式,有效填补了农村金融安全知识的传播空白。
全网覆盖:以专业指引守护保险消费安全
以“7・8保险公众宣传日”为契机,光大信用卡还开展了“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宣传,旨在提升公众对保险的认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聚焦正规渠道购买保险、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信用卡资金用途提示三大核心,光大信用卡中心制作长图,明确保险公司官网等正规渠道的备案验证机制,警示不明链接等风险渠道的潜在危害;细化线上投保的信息填写边界与设备防护标准,以及线下销售资质核验流程;划定信用卡资金使用红线,明确非消费型保险等禁止性用途及违规后果,为消费者提供清晰的行为指引。
针对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非法“代理退保”骗局,光大信用卡中心通过长图,采用“案例还原+风险拆解”的方式,揭露了黑产以“全额退保”“高额收益”为诱饵,骗取手续费,导致消费者保障中断与信息泄露的完整诈骗流程。同时,光大信用卡中心还配套提供了官方退保渠道指引与正确维权路径的科普,形成了“风险警示—行为规范—权益救济”的闭环指导体系。最后,光大信用卡中心提醒市民,退保是消费者的权利,但应选择正规渠道,保护个人信息,避免“退保”变成“失保”。
从田间地头的面对面宣讲到全网覆盖的数字化传播,光大信用卡的消保行动既守住了农村反诈的“最后一公里”,又构建了保险消费的“安全坐标系”,不仅是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更通过知识赋能提升了全民金融“免疫力”。未来,光大信用卡将持续创新消保宣教模式,推动金融安全理念渗透至各类风险场景,让金融安全屏障越织越密,切实守护好每一位消费者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