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深圳理工大学迎来成立一周年重要时刻,并在成立一周年之际举行开学典礼,千余人共同见证这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成长节点。从揭牌成立到交出亮眼招生答卷,从汇聚顶尖学者到搭建跨领域合作网络,短短一年间,深圳理工大学以“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在高等教育创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为中国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
在此次开学典礼上,深圳十方融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陈劢女士受邀出席,并被授予“深圳理工大学荣誉校友”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陈劢女士带领十方融海近十年来深耕教育科技领域、推动“技术+教育”模式创新的实践认可,更是对其作为青年企业家代表,在构建“学术-产业-社会”协同创新生态中发挥桥梁作用的肯定。
从“双创”学子到青年企业家:以创新书写时代答卷
作为深圳“双创”浪潮中涌现的青年企业家典范,陈劢的成长轨迹深刻诠释了新时代青年“以创新突破、以实干报国”的奋斗精神。在华南理工大学求学期间,她深度参与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通过产学研实践不断锤炼技术转化能力。
2016年,陈劢携手校友团队创立深圳十方融海科技有限公司,以“技术重构教育价值”为使命,推出知识共享平台“荔枝微课”(现升级为“荔课”)。平台凭借“一键开课、课程复用”的便捷性,吸引超200万创作者入驻,验证了“技术+教育”模式的可行性。2017年,她带领团队以该项目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斩获全国总决赛金奖,创下当时广东省高校在该赛事的历史最佳成绩。
此后,陈劢的创业路径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带领企业完成三次关键战略升级:
2018年:切入新职业技能培训赛道,聚焦多人群兴趣与技能成长需求,开发“零基础入门”系列课程,覆盖设计、编程、语言等20余个领域;
2020年:推出“女娲云教室”智能实训系统,通过云桌面技术打破时空限制,让偏远地区学习者共享优质资源,其“技能+就业”模式累计为超150万青年提供职业培训,助力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题,相关实践被央视CCTV1&CCTV13专题报道,成为“双创”政策下青年成长的典型案例;
2023年至今:启动AI大模型研发计划,并于2024年底推出开源系统“小智AI”,聚焦多模态交互技术与多应用场景深度融合,目前已形成覆盖智慧教育解决方案、AI大模型研发、开源生态建设的完整科技矩阵。
如今,十方融海已构建起“技能培训+AI工具+开源社区”的三维生态:业务覆盖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服务用户超1.5亿;“小智AI”开源项目吸引全球超6万开发者参与,成为国内AI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开源平台;企业累计获得34项发明专利、200余件技术型知识产权,从大学生创业团队成长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持续领跑数字教育与AI开源双赛道。
荣誉校友:以责任链接教育、科技与公益
“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钥匙,而科技能让这把钥匙触达更多人。”在开学典礼现场,陈劢的发言掷地有声。她指出,获授荣誉校友不仅是一份称号,更是一份契约——青年企业家应成为连接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桥梁,而这份责任早已融入十方融海的实践基因中。
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深圳理工大学以“无边界合作”为特色,与产业界、科研机构共建跨领域生态。站在学校一周年的节点上,陈劢对青年企业家的使命有了更深思考:“深圳的基因是创新,而创新的本质是解决问题。”她强调,当前国家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需求,要求企业不仅要做技术突破者,更要成为生态构建者。
陈劢也正在带领十方融海正以行动践行这一理念:未来计划与深圳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聚焦大模型在更多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场景的垂直应用开发;同时与更多高校联合开发课程,将产业需求前置至人才培养环节,进一步推动“人才共育”,鼓励学子投身前沿科技研究,形成“人才培育-技术创新-社会反哺”的闭环。
“青年强则国家强,而企业家的‘强’不仅在于规模,更在于格局。”陈劢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与高校、政府的协同创新,在人工智能伦理、教育数字化转型等方向贡献力量。她也呼吁更多青年创业者投身实干:“深圳的土壤从不缺机会,缺的是敢想敢为、心怀天下的后来者,当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当技术创新链接社会需求,青年必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