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人团圆的中秋佳节,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在河北生殖妇产医院手术室内悄然上演。一名孕39周+的产妇突发胎盘早剥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生命垂危。经过医院多学科团队近两小时的奋力抢救,最终母女平安,用医者仁心守护了这个中秋最珍贵的“团圆”。
突发险情:中秋夜的紧急呼叫
10月6日中秋节当晚,满怀期待准备次日剖宫产的郑女士(化名)突然出现剧烈腹痛并伴有阴道鲜红色出血。值班的产科丁春芹医生紧急检查后,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当即判断:“高度怀疑‘胎盘早剥’!必须立即手术!”
时间就是生命。医院立即启动绿色通道,病情沟通与术前准备同步进行,郑女士被迅速送往手术室。
顺利开场背后的危机
医疗团队以最快速度投入“战斗”。手术开始仅2分钟,一名体重3060克的健康女婴顺利娩出,响亮的啼哭声让在场人员稍感欣慰。
然而,危机在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后骤然升级。医生处理胎盘时发现,子宫腔内积血约600毫升,1/2的胎盘面积已经剥离。更令人心惊的是,子宫收缩乏力,且流出的血液不凝——这是极其危险的信号!
诊断升级:直面“产科死神”
“紧急抽血,加急送检凝血功能!”主刀医生立即下达指令。加急检验结果证实了最坏的担忧:纤维蛋白原浓度已急剧降至0.55g/L(正常值2-4g/L),这意味着产妇的血液几乎失去了凝结能力。
医疗团队迅速明确诊断:郑女士正面临由胎盘早剥引发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失血性休克——这两种并发症被称为“产科死神”,病情正呈断崖式恶化,生命悬于一线。
多学科联动:与时间赛跑的生命保卫战
警报拉响!一场多学科协作的生命保卫战立即展开。产科三线班伊凤蕊主任现场坐镇指挥;麻醉手术科医生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全力维持循环稳定;护理团队紧密配合,高效执行医嘱;检验科及血库值班人员全程保障,确保血制品供应畅通。
从深夜23:47到次日凌晨01:31,抢救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去白悬浮红细胞、冷沉淀、冰冻血浆等宝贵的血制品被一袋袋及时、精准地输注到患者体内。医护人员寸步不离,根据不断回报的检验结果动态调整输注方案。
化险为夷:中秋月圆时的生命曙光
随着血制品的输入,加急检验报告带来了希望的曙光:郑女士的血红蛋白从危急的84g/L回升至111g/L,纤维蛋白原也从濒危的0.55g/L恢复至2.80g/L。最关键的是,下体流出的血液开始出现凝块——这标志着其体内的凝血功能正在恢复,生命体征随之趋于平稳。
经过近两小时的惊险鏖战,郑女士终于转危为安。目前,郑女士身体恢复良好,新生儿健康状况稳定。
医者初心:另一种“团圆”的诠释
在这个象征团圆的中秋夜,手术室里的医护团队用专业与担当诠释了另一种“团圆”——患者将生命相托的信任,与医者“最希望你平安”的纯粹初心紧紧相连。
河北生殖妇产医院医生提醒各位孕妈妈,孕期应密切关注身体信号,如出现剧烈腹痛、阴道流液或流血等异常情况,请务必第一时间前往医院,让专业团队为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