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空工场到追觅冰箱,一位清华极客的“保鲜”革命

2025-11-27 17:51:11     来源:

如果命运早就铺设了一条康庄大道,你只要沿着早已被预判的路线「匀速」前行,沉淀几年就能拿到暴涨的薪水,前程灿烂、名与利兼得,面对这样世俗成功的模板,你有勇气逆反吗?

清华本科,英国帝国理工硕士毕业的李浓樟,最终没有选择成为摩根大通这座宏伟壮丽金融机器日常运转的螺丝钉。在全球第一的投行,他亲历的工作,不是为高山一般的风控模型添砖加瓦,而是围绕已固化的数学模型,做一遍又一遍手工进行的“客户数据验证”。

价值和金钱符号对于某些人并不相等,李浓樟终究还是内心深处的某种热情唤醒。

会武术的清华学霸,曾「痛苦」钻研流体力学

一个会武术的学霸,一个有重要目标就开启007模式的研究超人,大一进入清华大学「天空工场」,大三代表航模队参加德国慕尼黑的航模比赛,再从清华本科的空气动力转向英国帝国理工硕士研究量化金融。

李浓樟是00后,不看动漫、不玩游戏,喜欢打羽毛球、跑步。清华的大一到大四,他持续“练武”并且参加武术比赛,一边偶尔在学生会表演钢琴伴奏。

疯狂内卷,精力过人。跨界跨的不亦乐乎,又保持持续稳定的优秀。

但在学校里唯一曾让李浓樟“寝食难安”是学习流体力学、热扩散、空气动力那些极其复杂的方程,与千禧年七大数学难题之一的三维N-S方程深刻关联,作为经典物理最后一个难题,有着真正的魔力,只要稍有优化,即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李浓樟的毕业论文《微型无人机流场转捩特性研究,Investigation of the flow-transition behaviour on a micro air vehicle》,研究的是微型单旋翼无人机从层流转湍流,在不同俯仰角和桨距角下桨叶的转捩情况,并对桨叶和机身设计进行优化,有效地控制边界层转捩,延缓湍流的形成。李浓樟的研究直指实际应用——降低微型旋翼无人机可能出现非线性响应和不稳定性,确保微型无人机在低雷诺数下飞行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同时降低噪音和振动水平。

大四参加国际会议,李浓樟在ICAUAS 202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Unmanned Aerial Systems 2023)以全英文汇报。作为为数不多的本科生(评论:我所知道的本科生只有我自己,其他参与者都是硕士/博士),在一群硕士生和博士生中脱颖而出,获得Best Oral Presentation Award 奖项。

大一即进入清华大学「天空工场」社团的李浓樟,硕士期间在全球第一的投行摩根大通实习。在转正offer如期而至,他彷徨之际想起了「天空工场」的经历,那位已成为商业巨子、同时也是「天空工场」发起者清华学长俞浩的故事,俞浩创办的追觅是一家靠技术突围市场,能够“凭空”创造一个全新品类的公司。

李浓樟还想继续玩“创造”。

在「天空工场」翱翔

在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李浓樟曾无数次在深夜离开航天航空学院的实验室。他的世界里,充满了流体力学公式、材料实验参数和关于天空的无限遐想。他或许从未想过,多年后,他为之奋斗的“天空”,并非浩瀚宇宙,而是一个个家庭厨房里,冰箱内部那个关于“5%含氧量”的微观宇宙。

这条看似迥异的路径,始于一个名为“天空工场”的地方,这里,是追觅科技创始人俞浩开启工程师生涯的创造之地,一个将天马行空的想象变为触手可及实物的造物空间。“天空工场”最早是俞浩所创办,已成为商业传奇的学长在清华园播下的第一颗种子。

李浓樟不是那个只会考高分的清华学生。大一就加入“天空工场”,他成了一个“造物者”,他和伙伴们为了一个无人机飞控算法的优化,可以彻夜不眠;为了计算空气动力混沌系统某个未知临近点的可能扰动,必须发明一种更底层的仿真基建,彻底演算。“从0到1造物”门槛极高,这个过程有非同一般的快感,甚至一不小心突破行业巨头的技术壁垒,进入前人未曾踏足的自由王国。

要理解李浓樟后来的选择,必须先理解追觅科技这家公司的基因。激励他的学长俞浩,创办追觅科技的动因,是一场始于“马达”的无限战争。

追觅公司创立之初,就将所有的资源押注在智能家电的“心脏”——高速数字马达上。在当时,这是被国际巨头牢牢掌控的技术壁垒。

追觅的早期办公室,像极了放大版的“天空工场”。工程师们围着实验台,拆解、分析、模拟、重构……目标只有一个:造出世界顶级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马达。这是一场枯燥且充满失败的“无限战争”。但正是这种对核心技术的死磕,让追觅在马达领域实现了颠覆性突破,转速、效率、寿命等关键指标一举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为后来的扫地机器人、吸尘器等产品横扫全球市场,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追觅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极客创业的史诗。追觅创始人俞浩,同样是清华背景,同样享受创造的快感,在突破技术难题的那个瞬间,站在顶点,看到广阔世界向他敞开浩瀚与壮美。

“天空工场”的经历让李浓樟树领悟到:顶尖的工程技术,其终极归宿不应是停留在论文里,而应是服务于真实世界的需求,能落地,能创造价值,能改变普通人的生活。

所以,当追觅科技开始组建冰箱BU(业务单元),向他伸出橄榄枝时,李浓樟几乎没有犹豫。这在他看来,不是一次简单的职业跳槽,而是一场个人归位。他向往的,正是一个能将前沿技术进行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并能直接触达全球用户的平台。追觅,就是他理想的“创造之地”。

从航天系统工程到商业战场,大胆跨界

从航天航空到家用冰箱,在外人看来是巨大的跨界,但在李浓樟内心深处,这是人生之路上一场及时的“换挡变向”,然后才能再次加速。

“在学校,我处理的是最复杂的多变量问题,比如飞行器的气动、结构、控制一体化设计。而将一款集成了顶尖技术的产品成功推向全球市场,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商业系统工程。”李浓樟这样解释。

他不再仅仅面对冰冷的公式和数据,而是要同步处理市场洞察、产品定位、供应链和本地化策略。他的技术背景,让他能穿透单纯的商务谈判和营销话术,直击问题的本质。

例如,在向海外高端客户推介追觅冰箱的“5%超低氧控鲜”技术时,他不会停留在枯燥的技术参数上。他会像描述一个精密的生命维持系统一样,为客户构建一个生动的场景:

“先生们,请忘掉传统的冰箱。绝大多数产品只是在控制温度和湿度,像一个普通的‘储藏室’。而追觅冰箱,是在重构您冰箱里的‘大气环境’。我们通过尖端的电化学除氧与精准控制技术,将箱内氧气含量精准控制在5%。这近乎为您的食材,特别是那些顶级的草莓、松露,创造了一个进入‘休眠’状态的生态舱。”

“这意味着,草莓的保鲜期不再以‘天’计算,而是以‘周’计算;顶级和牛的氧化损耗可以被降到几乎忽略不计。对您的尊贵客户而言,这不再是简单的食物储物,而是对食材品质、口感和营养的顶级守护。这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他用技术建立无可辩驳的可信度,再用场景化的语言,瞬间触动客户内心最深处的需求。这正是他所说的“从技术本质和系统效率的角度,去理解并解决开拓市场时的根本性问题”。

技术突破才能反“内卷”,追觅冰箱冲向全球高端

如今,全球消费者正从“购买一台冰箱”的硬件思维,转向“寻求一套完整的食材管理方案”的服务思维。

在李浓樟眼里,冰箱保鲜技术是「分层」的。普通厂商在钻研温度、湿度控制,高端一点在控氧,但极限只能做到15%-17%的控氧率,追觅是第三个层级:温度+湿度+低至5%控氧率。氧气含量能精准控制在如此之低的水平,背后是电化学、先进传感和AI同时发力,而更低温度更快速冻,必须钻研空气流体和热扩散息息相关的「吹风技术」。

追觅冰箱使用了镍基高效电极材料,通过智能电离系统将舱内氧气转化为氢氧根离子,运用逆向浓度搬运技术主动排出氧气。同时基于硬件密封结构和AI控氧算法,最终达成5%超低氧浓度的稳定控制。

追觅冰箱的创新不仅仅局限于超低氧技术。正在推进的AI Cooling营养管理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算法,能够根据不同食材特性提供个性化鲜储方案。

比如,智能抗糖模式通过精准的温控曲线,促使淀粉类食材产生更多抗性淀粉,实测米饭抗性淀粉提升117%,控糖同时增强饱腹感。深冷抑嘌呤模式则通过精确的温度控制,有效抑制海鲜等食材中的嘌呤生成,实测白对虾抑制率超过118%。

追觅冰箱对AI的应用,也将节能从被动省电升级为主动智控,研发中的「芯片算力+行为学习+环境感知」三位一体架构,结合强化学习算法,系统可自主构建用户行为模型,学习开门频次、食材存取周期等200+维度数据,实现能耗动态优化让每度电都精准服务于需求。追觅冰箱持续迭代的AI算法,直指传统模式节能30%以上的能耗水平,且运行噪音降低至图书馆级静音标准。

按李浓樟的想法,「AI超保鲜」,以后可能会成为高端冰箱的一个全新品类名词。

追觅冰箱,凭借其在控氧保鲜、智能除菌净味、AI营养管理等领域的硬核科技矩阵,已经在尝试登上技术制高点。他们的挑战,不再是“能不能做出来”,而是“如何让全球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理解并爱上这种由技术驱动的全新体验”。

这正是让李浓樟最兴奋的地方。他仿佛又回到了“天空工场”那个白手起家的造物时刻,只不过这一次,他手中的“作品”,是即将进入千家万户、重新定义厨房生活的智能冰箱。他不再是孤独地面对实验设备,而是带领着一个团队,在全球的商业战场上,进行一场波澜壮阔的“体验革命”。

从清华园里神采奕奕的少年,到全球厨房里重构“大气环境”的工程师,李浓樟的征程,是追觅科技极客精神的一个缩影。追觅科技对技术的无限追觅,吸引了一批同样信仰技术、敢于造物的顶尖人才;他们又用这种精神,将一个又一个看似传统的行业,带到了全新的高度。

在李浓樟看来,冰箱不再只是一个白色的柜子,那是一个他用航天级的系统思维和造物者的热情,精心打造的、守护全球家庭新鲜与美味的“另一个天空工场”。而他的故事,和追觅的故事一样,远未结束,只是刚刚进入一个更广阔的轨道。

 

标签:

猜你喜欢

聚焦北京亦庄!2025北京国际视听大会即将启幕
在“跟进”与“离场”之间寻找投资的第三条路
《疯狂动物城2》全国热映中 上京东1元竞拍尼克朱迪联名足金金贴
中信百信银行行长寇冠《人民日报》刊文:探索数字技术在金融场景应用创新
深耕产品力,艾贝可小分子奶粉全国销量领先实至名归
重磅!【硬核攻坚】【全球首创】先健G-Branch获NMPA批准上市,登顶胸腹主动脉瘤微创治疗的“珠峰”
在一起,就可以:开源鸿蒙“圆”梦的故事
安徽联通践行品牌使命:以5G原创技术策源 链动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未来
绽放杯载誉领航 安徽联通5G赋能千行百业彰显实效
杨彦“世界和平五洲万里行”亮相北京九歌2025秋拍
Triton高达25万美元报名赛事将登陆2025WSOP天堂岛
新东方素质教育首届儿童口才风采大赛在津举办,小选手展演诠释“有思想的表达者”
SNH48第十二届金曲中报亮点纷呈 : 新人突围 + 老将逆袭 席位争夺白热化
申银万国期货助力富县苹果“保险+期货”项目顺利入场
佛山市政府与华为云签署框架合作协议,谱写AI智联城市发展新篇章
第四届保险养老融合与发展论坛即将启幕
半岛酒店集团开启璀璨节庆季 秉承节日传统,呈献宾至如归的温暖氛围
2025年第十届印尼中国出口品牌联展开展,锁定消费与基建赛道,四天高效拓市
破解行业人才瓶颈,2025年上海市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集群培训班正式结业
亚信科技、上海大数据股份达成战略合作 共建数智上海
华为Mate X7首发《小胖手 典藏版》:更大屏 更好玩
科创坐标,湾有引力 深圳湾科技周启航,树立湾区创新坐标
成都“碳惠天府”亮相 COP30:《2025碳普惠发展白皮书》发布,成都经验获全球瞩目
时空道宇加速吉利星座全球落地:从技术突破迈向规模化商业应用
天府油韵·京城盛宴 2025“天府菜油”品牌推介会在北京举行
从实验室到市场:微康益生菌BC99凭借临床验证与耐热突破,荣膺年度创新产品
博大数据前海智算中心迎香港科技大学代表团,共筑湾区AI教育基石
跨越山海 数链未来 ——厦门临空经济片区“跨境数据”投资发展机遇分享会在渝举办
格鲁吉亚葡萄酒培训班到访挖酒集团大兴仓 共探中国葡萄酒市场新机遇
2025全能微单推荐:佳能R50V是直播、Vlog与视频创作的均衡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