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体验:从“数字难民”到“生活探险家”
当手机被轻轻放入暂存袋,熟悉的提示音随之沉寂。脱离了即时信息的不断冲刷,原本被屏幕占据的目光,渐渐从方寸之间解放出来。有人捧起久违的纸质书籍,书本翻动的沙沙声与微风拂过的轻响交织,曾经让人却步的大段文字,在专注的氛围中变得易于品读;有人在破冰游戏中打开话匣,用面对面的笑容重建友谊;也有人铺开信纸,让笔墨成为情感载体,这比任何数字表情包都更具分量;还有同学只是静静躺着,感受微风与阳光的抚慰,沉浸在难得的宁静与自我对话之中。

“我在两小时离线计划中最大的收获是自由,一种不被拘束的自由。”参与活动的王同学真诚分享,她坦言此前自己深深被手机束缚,“有处理不完的消息、刷不尽的即时快乐内容,与手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留给自己独处、沉淀的时间却越来越少。”而这次离线计划,让她终于有机会将时间还给自己,“既能静下心与自己对话,又能享受和朋友线下交谈说笑的惬意,这种感觉特别珍贵。”
王同学的感受道出了众多参与者的心声:“手机能带来很多短暂的快乐,但时间久了只会越来越空虚。而下午离线的这两个小时里、我感受到了发自内心的快乐,让我重新感受到生活本真的美好。”
成效显著:不止于一场活动,更是一次唤醒
本次活动不仅是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将专业特色与学风建设相结合的成功探索,更是一次关于数字时代人文精神的唤醒。同学们重新发现了专注的力量、交流的温度与静思的珍贵,也为“无手机课堂”的建设提供了真实可感的范例。
两小时虽短,却像一粒种子,在参与者心中种下了对“虚实平衡”的自觉。我们期待能将这份专注与宁静传递给更多同学,让‘低头族’变身为‘抬头族’,共同营造更加专注、高效、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学习与生活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