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爆发,国内通用大模型市场掀起一轮降价狂潮?工业大模型又当何去何从?
5月23日,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工业大模型”主题沙龙上,我表示,工业大模型不能打价格战,免费才是最贵的。
我想,这也是工业大模型研发企业的主流观点。李开复博士认为,如果出现疯狂降价是双输的打法。王小川先生也表示,百川也不会掺和到价格战当中。
图:中工互联科技集团董事长智振
为什么工业大模型不应打价格战?
通用大模型领域掀起价格战,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其一,通用大模型遭遇的发展瓶颈,没有一统江湖的“绝招”,你降我也得降,降价成了必选项;其二,降价是手段,是为了引入更多的用户参与,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吸引海量开发者的进入,在应用层找寻自己的商业价值。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普通用户习惯了免费或廉价获取服务。但是,工业大模型不是简单的消费品,而是为企业客户赋能创新的工具,其核心的价值在于生产力的提升。智工·工业大模型的客户主要是企业,它们更注重技术实力和定制化服务,而非简单的低价。
图:智振(右二)参加腾讯科技圆桌论坛
目标不一样,打法截然不同。
智工·工业大模型研发之初,我们就有清晰的地位。一是,“吟诗作对”不是智工的追求,要立身于专业的工业领域;二是,始终聚焦“客户价值创造”,紧紧围绕解决企业真正的痛点去努力。
工业大模型的研发和落地应用需要大量投入,若陷入价格战,必将影响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失去核心竞争力。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为更多企业用户赋能,才是工业大模型保持领先的根本。
我们的观点也得到了企业客户的积极回应。智工·工业大模型在商业化落地过程中,企业客户最关注大模型在具体场景的性能、可靠性和对业务的赋能潜力,而非简单的低价。因此,大模型企业应深挖客户需求,针对行业特点持续创新,而非仅仅低价营销。
工业大模型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工业大模型融合诸多尖端技术,属复杂系统,而非廉价商品。当然,企业客户也希望工业大模型价格越低越好,但“唯价格论”的客户凤毛麟角。只有将技术创新和客户价值置于核心地位,工业大模型才能充分助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
工业大模型的核心价值在于满足企业客户个性化需求的能力。工业大模型的核心是不断提升,不断融合生产,而不是提供“千篇一律”的标准化大模型服务。
图:智振董事长发表演讲
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每个工业小类有成千上万家实体企业。每个企业都有独特工艺流程,通用解决方案难以满足。这些独特的工艺流程和由此产生的数据,是每家企业不可能公开和共享的核心资产。工业大模型研发企业须深入理解客户业务场景,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这种定制化服务的高附加值和专业性,使得大模型无法通过低价取胜。
工业大模型应该聚焦在价值创造上。我相信,每一位企业家都是最精明的采购者。免费的东西才是最贵的。价格战可能导致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投入不足,损害客户长远利益。反之,通过优质服务,企业能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真正的共赢。我认为,工业大模型对企业提供的最大价值是定制化、持续精进的技术服务,不能走免费攫取垄断资源后再涨价的路线,这对整个产业而言,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工业大模型公司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深化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创新,打造数据安全可信、性能卓越的企业级解决方案,而非仅仅追求低价竞争。
中美之间围绕大模型领域的技术竞争已经白热化,对于开源大模型的限制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这堵技术封锁之“墙”可能越来越高、越来越厚。拥有底层自主可控的技术创新能力才是大国重器的关键所在。
我们的四点倡议
我认为,工业大模型企业应着力于四个方面:
一是深入理解客户需求,提供精准解决方案;二是持续加大研发投资,推进技术创新;三是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催生更多工业大模型研发机构或企业诞生,共同铸就工业大模型领域的大国重器,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四是重视人才培养,打造中国工业大模型领域基础理论、技术研发和商业应用的高素质团队。
只有这样,大模型技术才能充分赋能实体经济,中国企业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实现“换道超车”,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智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