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37年,5年副班长,29年班长,2006年当选南京市劳动模范,2009年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2025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他就是扬子石化芳烃厂重整联合装置班长欧光文。
1987年12月,欧光文高中毕业进入扬子石化公司芳烃厂,一进厂他就抱定了要“干一行爱一行”,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真理。37年来,他一直安心生产一线的工作,立足岗位成才,从一名普通的操作工,成长为重整装置全能操作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特级技师,为公司的安全生产、技术创新、效益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装置里的“扫地僧”
“把欧师傅放进人堆里,就像把一颗螺丝钉放回工具箱,转眼间就找不到了。”重整联合装置的年轻人这样打趣道。个子不高,身材中等,面容憨厚,这是多数人初见欧光文时的第一印象。
1987年,仅持有高中文凭的欧光文踏入扬子石化的大门,作为一名门外汉,他清楚唯有付出数倍于人的努力,才能弥补差距。那段时间的他,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操作法’”。从那时起,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记录的习惯便一直陪伴着他,直至今日。
除了埋首理论学习,欧光文也痴迷于泡在装置现场。入职不久,他迎来了职业生涯中首次换热器泄露的异常处置考验,“那时是真的害怕,双手冰凉,心跳声和机泵声一起在耳边轰鸣。”回忆起那次事故,欧光文仍感觉历历在目。“可常走夜路的胆小鬼也会练就钟馗胆”,自那之后,每当遇到突发性事故,他总会第一时间冲上前去处理,待问题解决后再认真记录总结。如今的欧光文,已然成为了面对事故时装置里的“定心针”。
通过不断研究分析各类事故经验教训,欧光文摸索出了事故发生的“时间规律”、“现象规律”和“介质规律”,通过对“三大规律”的总结,又总结出了排查事故隐患的三大看家“法宝”,即:“巡检方法”、“判断方法”和“排除方法”,同时提出紧急应急处理“黄金 5 分钟”理念。他的研究成果在班组验证后被推广至芳烃厂以及全公司,并获得充分肯定,为维护公司装置安稳运行、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作出了贡献。欧光文自己多年来成功发现并处理的各类重大隐患更是高达600余项。
将非凡融入平凡,是欧光文四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创新工作室的“魔法师”
2009年,欧光文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放进工作室里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岗位操作法》,“这是我入职时的知识启蒙,它时刻提醒我要持续学习,不断从基础中挖掘创新。”轻抚那本泛黄的书籍,他的目光深邃如潭。
劳模创新工作室里人影往来不息,或参观,或学习,或讨论,在这里涌动过无数次思想火花的碰撞,“铁打的欧劳模,流水的兵。”曾经的工作室骨干、现任重整车间主任的胡久元笑着说道。
自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欧光文带领重整联合装置技术骨干,针对影响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的瓶颈问题多次展开攻关。工作室提出的《在线水洗方案》有效解决了脱戊烷塔板铵盐堵塞问题,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技能创新成果二等奖;《氢提纯系统独立运行方法》,2021年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023年荣获“南京市十佳先进操作法”;《“小优化”实现重整料灵活加工和输送“双目标”》获评2023年度江苏省全省职工“五小”活动省级优秀项目等等成果不计其数。
“省下的都是真金白银。”欧光文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2017年,他提出想要实现“氢提纯系统独立运行”的想法时,许多人质疑:“重整检修停氢气是惯例,何必折腾?”他却带领团队研读PID图纸,反复论证,最终通过在压缩机分液罐前增设阀门,实现重整检修期间持续供氢,累计创效超1000万元。去年,面对经营效益上的压力,他立足联合装置稳定运行和装置瓶颈问题,牵头攻关加热炉效率提升、反应器压差控制等课题,实现年创效453万元。十余年间,他带领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解决各类问题70余项,累计创效数亿元。这份“执拗”,让技术创新从不可能变为现实。
于平凡处掘金,是欧光文独有的匠心魔法。
薪火相传的“领路人”
2024年10月,青年员工安然调入1#重整丁班,面对新的环境,她忐忑不安。“欧师傅陪我谈心、带我跑流程,那时我才发觉,‘劳模’这层身份下的他原来如此平易近人。”对于欧光文而言,“劳模”是一种认可,更是一份责任。
2009年,一场因操作偏差导致的装置波动让欧光文彻夜难眠。彼时,联合装置大幅度减员,许多人面对异常工况手足无措。“光靠经验传帮带不够,必须建立标准化体系!”他立下誓言,带领团队开启了一场“愚公移山”般的工程: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翻遍30年来的操作日志,以装置岗位操作法和工艺规程为依据,组织编写了一套以现场单机、单元操作以及应急“三板斧”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培训教材《催化重整装置标准操作手册》。
去年,面对青年员工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的难题,欧光文又花了几个月时间,带领团队将装置四十年来的异常案例及操作细节汇编成《生产异常和事故案例汇编》,进一步细化基本操作方法和单元操作程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形成了固定的、标准的、统一的操作程序。有人嫌繁琐:“何必写这么细?”他却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正是这份执拗,让青年员工快速掌握标准化操作,为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有段时间,车间几个年轻人连续三个轮班围在压缩机复水系统旁苦思,见状,欧光文主动铺开图纸、详解原理,直至众人豁然开朗。因此,他去装置现场时身后总跟着一群“小尾巴”。除签过师徒合同的“正式弟子”外,欧光文还有很多“编外学徒”。弟子们装置异常见得少,他利用夜班开设“小课堂”,讲生产异常和事故案例;弟子们理论知识薄弱,他利用午饭间隙依照工艺卡片和技术规程进行“五分钟”提问;弟子们操作不规范,他着手编制SOP(标准化操作)手册并分发到每个人手中。面对弟子们仰慕的目光,欧光文欣慰之余却叹了口气,“这些都是小事,若哪天你们能来教我,我才真正高兴。”潜移默化下,他的徒弟在全国重整联合装置技能大赛、全国“红旗杯”班组长技能大赛等多项比赛中履摘桂冠。
以平凡之心传薪火,是欧光文毕生的修行。(陶炎 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