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美”到“智美”,全球医疗美容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技术跃迁和消费意识升级。在这一波浪潮中,一位中国专家的身影持续出现在行业的前沿,他用技术引领变革、用理念重塑认知——他就是武汉市微幕医疗美容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技术总监曹骋。
近年来,全球医学美容市场发展迅猛。据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ISAPS)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医疗美容疗程已突破3000万例,其中非手术类项目占比高达68.2%。在这场“无刀化”趋势愈演愈烈的行业变革中,曹骋不仅是趋势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与推动者。他提出的“精准护肤+智能诊断”的医美模式,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非手术类医美发展的一种重要范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高度重视技术与数据的结合。曹骋主张引入AI图像分析技术进行面部结构建模,再结合客户肤质数据库,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方案制定。这一思路并非纸上谈兵,而是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在实际运营中逐步验证成熟。在其主导的机构中,术前AI辅助诊断的使用使客户满意度提升了34%,沟通效率提高了40%以上。这种效率变革对于整个医美行业的流程管理、客户体验、医生决策都带来了深远影响。
更难能可贵的是,曹骋始终强调行业责任与技术伦理。他在多个论坛中呼吁行业在追求效果的同时,不可忽视对皮肤安全性的研究与客户心理建设。他推动的智能化系统不仅服务于医美效果的提升,也注重风险预判和术后干预,保障消费者权益。这种以人本为核心的技术导向,体现出其对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度思考。
与此同时,曹骋也将技术创新带入教育与标准建设之中。他作为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美发美容协会副会长,长期参与行业人才培养和技术规范制订,尤其关注新型技术在基层医美机构的可复制性。他提出的“技术下沉”理念主张将智能诊断平台向三线及以下城市开放试点,推动行业公平化发展,提升整体技术门槛。这一倡议正在被越来越多机构接受,成为中国医美行业普及数字技术的重要路径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快速扩张的背景下,曹骋对国际趋势的洞察也显得尤为重要。根据 Astute Analytica 的数据,美国医美市场在2024年的估值已达251.7亿美元,预计到2033年将突破700亿美元。在他看来,中美两国在医美消费结构上虽存在差异,但非手术类项目的增长是一致的。他倡导中美医美机构之间加强“技术互译”,推动医疗美容理念、标准与服务模式的双向融合。这种国际化视野,不仅增强了中国医美品牌的软实力,也让中国的技术经验参与到全球规则制定中。
从更宏观的层面看,曹骋对行业的贡献已不仅局限于企业经营或技术推广。他是中国行业智能化创新联合会医学美容分会的会长,推动召开了“2017中国医学美容智能化发展研讨会”,以行业会议为平台,搭建技术、资本、服务之间的连接桥梁。他所带动的多维度生态,涵盖了技术研发、行业协作、人才培训、平台搭建等多个关键环节,全面释放出医美行业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的潜能。
对于“美”的理解,曹骋认为其不仅是表象的改善,更是社会对健康、自信、平等表达权的呼唤。在他看来,医美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市场行为,更关乎公众心理健康、性别意识与文化演进。他所推动的,是一个更理性、更包容、更有温度的医学美容行业形态。这种认知升维,是当前行业最稀缺的资产。
回望曹骋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数字、案例和职位上,更在于他持续为行业注入深层动力。他以技术为矛,伦理为盾,理念为灯,走出了一条智能医美的新路径。未来,随着全球医美产业逐步走向智能化、标准化、全球化,像曹骋这样具有技术远见与社会责任感的引路者,将成为行业最宝贵的中坚力量。(记者:林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