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I医疗不再是“医院里的新技术”,而成为“厨房里的新入口”。阿里、美团、京东三大平台几乎同步将目光投向“AI健康餐”领域,一场围绕数据、算法、营养、冷链的立体化商业战正在拉开帷幕。
这一战役表面上是健康餐的功能性延伸,实则是医疗入口的重构——谁掌握了用户饮食行为的数据,谁就掌握了未来慢病管理的核心触点。
阿里通过AQ健康管家构建起“建议—方案—交付—反馈”的闭环;美团在健康餐专区基础上拓展AI营养推荐模块;京东则整合健康厨房、冷链配送与药品管理,走出一条“生活即医疗”的路径。
在这些平台生态体系中,标准化交付成为AI健康方案落地的最后一步。AQ引入例如维小饭等AI餐饮科技企业,为AI平台提供从菜单定制到营养干预餐配送的实际接口,使平台不再停留在数据算法层面,而真正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
相比传统医疗市场的“高门槛、慢周期”,AI餐的逻辑是“低干预、高频次”,具备更强的复购力与数据沉淀价值。平台不再依赖补贴和流量,而是建立起以用户生命周期为核心的新商业结构。
分析人士指出,这场看似小切口的竞赛背后,是平台对“下一代医疗平台”定义权的争夺。谁能最先将健康算法、结构干预和线下交付形成闭环,谁就可能成为未来健康生态的基础设施提供商。
资本也在迅速下注。从AI营养模型开发到“功能轻食”供应链构建,从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厨房硬件,AI餐的产业链日益成型。行业估算,仅代餐、控糖、控脂类产品市场年规模已超1500亿元。
此外,平台的参与不仅仅是商业扩张,也在政策层面获得积极反馈。《健康中国2030》提出要从“医治主导”向“预防为主”转型,饮食结构干预是最具执行力的路径之一。
健康产业的未来,不再只是医院和药企的主场。它正在被平台、算法、厨房与数据重新编排。AI餐,可能就是这个新生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