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我国造血干细胞捐献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移植技术的蓬勃发展,我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平均年增长率达10%,2023年我国完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共14952例,位居全球第一,为恶性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患者带来了潜在治愈手段。但骨髓捐献、配型、移植成功只是第一步,移植后患者还将面临并发症的管理,如原发病的复发、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其中,移植后常见并发症如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俗称慢性排异,便是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的一大难题。
今年59岁的王志在2024年2月的一次体检中被确诊为白血病,并在同年成功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虽然在术前医生已告知王志术后有发生慢性排异的风险,但由于术后近一年的时间里王志的身体都未出现明显异常,王志和家人都以为幸运地迈过了这道生死关卡。但没曾想就在此时,王志身上逐渐出现了大面积的皮疹,从颈部、前胸后背到躯干部,甚至脚底也未能幸免,全身受损面积达到了60%以上,尤其是脚底的疼痛一度让王志难以行走。
脚底皮疹痛到“寸步难行”,慢性排异早管理早获益
数据显示,30%-70%的患者在移植术后会发生慢性排异1,但由于有些慢性排异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易被忽视,致使50%的患者在诊断时已是中至重度2,3。同时慢性排异会波及全身多个组织和器官,包括皮肤、指甲、口腔、眼睛、胃肠道、肝脏、生殖器等4,更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年以上晚期非复发性死亡的首要原因5。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主任闫金松教授指出:“慢性排异是早期越早管理获益越大的疾病。早管理有两大重点,一是早筛早诊早治,身体不同组织器官出现症状要及时关联到慢性排异可能,进行就医诊断;二是尽早实现并维持免疫稳态并预防纤维化。维持免疫稳态的价值在于控制慢性排异的同时,能保留关键的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也就是降低原发肿瘤复发风险。预防纤维化意味着能降低纤维化这一特征性病理带来的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风险。”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钻石湾院区)副主任杨岩教授进一步科普道:“免疫稳态可以理解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免疫重建,在这个过程中,供者的淋巴细胞可能对宿主的身体组织细胞造成免疫攻击,此时通过一些药物能把这种免疫攻击,逐渐达成适应的状态,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供者的淋巴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由于慢性排异发生的时间跨度非常长,应把它像慢性疾病一样进行长期的管理和随访,不能轻易中断。闫金松教授强调:“现在全国在推行移植后慢性排异统一的规范化管理,然后再统一到我们省级的规范化管理示范基地,比如我们中心就是省级的规范化管理示范基地,通过多学科会诊的模式帮助患者实现早管理的目标。未来我们还会把这一规范化管理模式和经验下沉到更多医疗单位。”
王志便是这一规范化管理模式的受益者,虽然患病后他平日最喜欢的散步也因为脚底皮疹疼痛成为了奢望,同时皮疹瘙痒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休息和睡眠,但好在就诊及时,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规范化的治疗。
国谈创新药破局慢性排异治疗困境,助力患者重返生活
由于全身大面积的皮疹,王志的治疗之路也坎坷非常,一线治疗难以缓解他的治疗困境。专家指出,王志的情况在临床上也非常普遍。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慢性排异患者在接受一线标准治疗后,仍需二线或更后线的治疗6,患者对于针对性的创新疗法存在较大需求。
闫金松教授介绍:“一般6-8周一线治疗无效后,我们就会考虑开始使用二线治疗方案,以此降低疾病反复与进展风险。现有慢性排异的二线治疗有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等,近年来也出现JAK抑制剂、BTK抑制剂、ROCK2抑制剂等治疗药物。今年《CSCO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指南》也将ROCK2抑制剂、甲氨蝶呤等列为cGVHD二线治疗I级推荐7。如新兴的ROCK2靶点作用机制比较全面,一方面维持体内免疫平衡,另一方面预防和逆转组织纤维化8 ,减少排异对器官的长期损伤,为患者的长期疾病管理提供了有力武器。”
在医生的综合评估、治疗和管理下,数周的时间皮疹便得到了缓解,随着状态的日渐好转,他也能够下地散步,生活自理。“慢性排异虽然是一个持久战,但在医生的治疗和关心下,我们应有战胜疾病的信心。”王志如此说道。
在谈及对患者的寄语时,杨岩教授表示:“慢性排异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加以管理,所以在移植后,通过专业管理团队的系统管理,大多数的慢性排异都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尤其在我们现在有了这么多创新治疗手段和医保的加持,相信我们的慢性排异患者一定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血液病转化委员会.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1, 42(4):11.DOI:10.3760/cma.j.issn.0253-2727.2021.04.001.
^ Carlos R, et al. Transplant Cell Ther. 2021 Jun;27(6):504.e1-504.e6.
^ Tang FF, et al. 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 2020 Sep;26(9):1655-1662.
^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干细胞应用学组.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J] .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4, 45(8) : 713-726. DOI: 10.3760/cma.j.cn121090-20240611-00217.
^ Cooke KR et al. 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 2017;23(2):211-234. doi:10.1016/j.bbmt.2016.09.023
^ Cutler, C., et al., Belumosudil for 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fter 2 or more prior lines of therapy: the ROCKstar Study. Blood, 2021. 138(22): 2278-2289.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指南(2025版).
^ https://m.peopledailyhealth.com/trailerDetial?contentId=fba08215db6948a19ea82b243fc6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