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第五届工业软件创新应用大赛正式启动。本届工业软件创新应用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由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数字化工业软件联盟(DISA)联合承办,华为云协办,主题为“场景驱动·创新引领”,聚焦产业痛点,推动AI与制造深度融合,旨在发掘并培育关键软件领域的核心力量,促进技术和人才的产业对接,赋能中国智造的未来发展。作为国内首创、技术领域覆盖最广的全国性工业软件专业赛事,自2021年启动首届大赛以来,已成为代表国产工业软件技术发展顶尖水准的“国家队”级竞技平台。大赛官网及报名通道将于2025年10月10日同步开启,详情请关注数字化工业软件联盟官方平台。
主题双轨并进,构建“场景+科研”双引擎
本届大赛设置“产业命题挑战赛”与“工业AI创新科研成果赛”双赛道,“场景牵引+技术引领”双轨协同,既解决当下制造难题,也布局未来智能根基,推动工业软件在实战应用与前沿探索方面的突破。
产业命题挑战赛直面制造业一线痛点,聚焦东莞市重点产业,设置工业仿真、智能制造等高难度实战命题,如“连接器多物理场仿真分析”、“电子制造关键工艺参数智能推荐系统”、“基于IOT的电子元器件智能质检与溯源平台”等。该赛道设立总奖金40万元,通过“打擂台”方式,聚焦“真问题、真场景”, 推动参赛团队基于真实产线场景进行方案验证,加速成果从“技术”到“产品”的闭环转化,助力本土制造企业破解发展瓶颈制约。
工业AI创新科研成果赛则聚焦“人工智能+先进制造”前沿方向,面向全国征集具备自主感知、决策与协同能力的行业智能体成果,覆盖仿真模拟、缺陷检测、参数优化、预测性维护等通用场景。该赛道设立总奖金115万元,最高奖30万元,同时专设“AI创新玉兰奖”鼓励本地企业参与,重点推动AI技术在工业核心环节的深度赋能,为培育行业级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创新土壤。
赛事生态融通,构建成果落地新场域
大赛不仅是竞技场,更是融合“产、学、研、用”的全生态创新平台。赛事除了设置155万元奖金池,还联动东莞市人工智能子基金群(规模不少于50亿元)、最高4000万元创新联合体资助等政策资源,为优秀项目提供股权投资、技术攻关、应用推广、落户奖励等多维度支持。还将举办成果推介会,通过主题分享、展览展示提供成果推广机会;并组织参赛团队深入工业企业参访交流,推动供需精准对接,打造“以赛促用、以赛引才”的良性循环。
赛事将于2025年10月10日开展,涵盖线上发布、作品征集、初赛评审、线下决赛、企业参访、颁奖典礼等环节。评审专家库由高校科研院所与行业企业专家按1:2比例构成,确保评审兼具专业性与产业视角。决赛采用路演答辩与目击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成果的可落地性与技术可靠性。
四届积淀 打造国产工业软件最高水平赛事
工业软件创新应用大赛作为一项全国性工业软件专业赛事,已成功举办四届,逐步发展成为代表中国工业软件创新最高水平的“国家队”级赛事平台。历届大赛由广东省工信厅指导,东莞市政府主办,持续推动国产工业软件从技术探索走向产业融合,构建起“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国家级生态桥梁。
回顾四届主题演变历程,大赛不断迭代升级:从首届广纳创新力量的“播种”,到第二届强调实践验证的“扎根”,再到第三届引入前沿技术的“融合赋能”,直至第四届聚焦“AI+工业软件”的“引领”,大赛始终超前布局,卡准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赛事累计吸引全国近500个高水平工业软件团队参与,发放奖金逾600万元,汇聚全国300多家工业软件厂商,和1500多名行业精英,促成50余项产业合作,推动了创新成果向产业生产力的转化,并为行业识别和培养了一批实用尖端人才,逐步构建起“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
在推动产业对接方面,大赛还组织参赛团队走进东莞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OPPO等科研机构和领军企业实地参访交流,强化创新成果在真实场景中的落地应用,体现了“以赛促用、以赛促创”的使命。
赛事因其专业和高度,从首届起就获得了倪光南院士、陈十一院士等顶尖专家的关注与肯定。每届比赛都通过线上多平台进行复合传播,单场活动超过3万人次在线观看直播,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开辟升级新路径,构建产业自主生态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与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我国工业软件领域的自主研发和国产化替代亟待升级。在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转型关键期,工业软件作为工业制造的“大脑”和“神经”,其自主可控能力直接关系到产业链稳定与战略安全。如何促进国产工业软件的推广普及,成为继打破技术瓶颈和人才紧缺威胁的首要任务。建设新一代工业软件体系,培育国产工业软件人才势在必行。数字化工业软件联盟(DISA)应运而生,而工业软件创新应用大赛正是数字化工业软件联盟(DISA)开展行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具体平台与品牌赛事。
立足四届深厚积淀,第五届大赛全面升级,标志着国产工业软件发展进入以“场景赋能、生态协同”为特征的新阶段。通过汇聚全国顶尖技术团队、龙头企业与政策资源,大赛持续为国产工业软件破解发展瓶颈制约、培育核心力量注入动能,进一步突出全国性专业赛事的问题导向与产业引领力,为国产工业软件、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